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重新审视及科学构建
发布时间:2007-01-12 点击数:2683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始终处于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已不能正确地反映出企业的风险水平。本文在认识到现有指标体系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实际企业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重新科学构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的必要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始终处于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已不能正确地反映出企业的风险水平。本文在认识到现有指标体系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实际企业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重新科学构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达到企业与评价指标协调发展的一致性。 [关键词]: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随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格局,推动金融市场国际化、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企业经营方式和生产管理组织形式调整变革。这种更加广阔而复杂的空间背景下,是企业所面临的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风险。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大约62%的美国企业寿命不超过5岁,而中国集团公司平均寿命为7-8岁,中小企业平均2.9岁。面对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财务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情况更复杂,内容更丰富。如何有效地实施并控制风险成为企业战略发展得以长久生存的重要保障条件,而如何准确地预测及测量企业风险成为企业控制风险的前提条件。 现代理财环境和理财方式包含了更多的隐性风险,改变着财务分析这一评价企业过去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内涵与手段。作为财务分析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反映了企业支付其短期债务的能力,揭示了企业现时财务风险的大小。根据一项调查显示,银行在进行信贷决策时所关注的各项企业财务指标中,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三个指标排在前三位,银行给予特别关注,均值分别高达4.94、4.87、4.86(满分为5分)[3]。一套合理即时的、贴近于企业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对于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能够充分意识到企业的风险是十分有用的。然而,面对着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动态的企业大环境以及企业的多样化经营,企业之间的高度相互依存,单纯的静态指标已不能使企业充分体现其本身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进行重新审视及科学的构建,使之趋于完善以增强企业的决策有用性。 一、对现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重新审视 可以说,现有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所确定的比率,速动比率是由速动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存货)和流动负债对比所确定的比率。它们对企业的风险预警及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这还远远不够。实践中一大批运用现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测试良好的企业却倒闭破产的事件频频出现,说明该指标体系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静态指标用于衡量动态的企业偿债能力是有所欠缺的,具有时滞性。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不管是流动比率还是速动比率,都是一种固化的静态存量观念,而资产的变现和债务的清偿则是一个动态的流量观念,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纯粹的静态指标来评价动态的偿债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同时也会产生分析结果的滞后性。比如,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于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向公众公开披露自己的财务报告。那么基于几个月前的财务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是否还能真实反映企业现时的偿债能力以及能否为投资者进行投资行为提供正确有用的判断依据,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即产生了结果的滞后性。 2、现有的偿债能力指标体系所建立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错位,即基于清算基础而非持续经营基础。所谓清算基础是指现有偿债能力指标认为应把全部流动负债及全部流动资产纳入指标设计的内容当中。但在具体实践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即企业是为了生存及发展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清算而存在的。资产不可能全部用于清偿债务,必须留予一部分资金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负债也没有必要全部偿还,比如关联企业之间的“兄弟债”就不急于偿还,其债权人一方几乎就不会行使债权的追索权。而且还可以通过一些信用工具如票据使得债务的偿还期续短为长,达到“以债养债”的效果,更好地发挥财务杠杆的效果。另外,资产除了具有清偿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其增值功能,若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基于清算基础,则资产的功能主次颠倒,资产的增值功能将不能充分地予以体现。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人人自危,哪有心思进行生产经济建设呢?所以,现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关资产和负债的内容界定与实际相脱节。应该剔除掉维持企业生产的必需资金以及那些现时不需要偿还的债务,使得指标的设计更加合理,贴近实际。 3、现有的偿债能力指标未能充分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就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注重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不仅仅以其存在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而这一点在现有的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中并未充分体现。现有体系中,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内容仅仅是对会计报表中相关项目的照搬及固化,并没有考虑到企业中各项资产和负债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性关系。在实践中,企业里的某些反映在流动负债科目中的债务对企业而言是不会因无支付能力而产生财务风险的,比如关联企业的往来款、暂借款等;而企业里的某些反映在流动资产项目中的资产会因其变现能力差,无法支付短期债务而产生支付危机,比如长期挂帐而实际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已抵押的短期有价证券等。因此该指标体系应格外关注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实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分级,兼顾资产的良好程度。 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科学构建 可以看出,随着世界经济整体架构的变化和企业行为的拓宽,现有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即指标是死的,企业却是活的,以静态的指标去评价一个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这显然是不恰当的,根本无法有效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现有偿债能力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强调稳定、静态和保守的一些内容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科学构建新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评价体系。 1、动态认识存货及应收账款变现能力。现有评价指标中的速动比率,硬性地视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强于存货的设计是不科学的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1)针对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存货的变现能力并不一定比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差,比如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的存货,基于增值而存储的存货等,其变现能力是非常强的并且价值相对稳定,甚至有增值的潜力。(2)而对于应收账款,其变现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比如账龄较长,收回可能性很小的应收账款、对破产企业的应收账款等,其变现能力是很差的,在报表中体现仅仅是一个象征符号而已。因此,应该给予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动态认识,结合各个企业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具体特点,来对其变现能力进行比较评价。具体做法是:结合市场需求,对存货资产进行细分,逐一考虑其变现能力及价值;而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逐一分级考虑其变现能力及净值。此外,随着企业所处的宏观及微观环境的变化,存货及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也是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随时加以追踪、评价及调整,以便该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 2、重新界定有关资产及负债内容。现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中相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内容的界定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脱节,运用现有体系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反应不灵敏、实践的指导性不强,应该对其内容重新界定,使之更贴近实际,更加适应动态的企业环境。在现有指标体系下,企业的实际短期债务并未全部反映在会计报表的流动负债项目中。比如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长期借款中的利息费用,固定资产建设期中予以资本化的长期借款利息均属于企业的短期债务,应归集到流动负债中。同时,企业可用于快速变现偿还的资产也并未全部反映在会计报表的流动资产中,未用的银行授信额度,可快速变现的长期资产,以及或有负债和担保抵押等事项,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所以,在重新构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内容时需要把以上因素考虑进去。同样,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内容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不断地即时加以调整、修正。因此,基于科学的发展观,从企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新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中的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的内容应该重新界定如下: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剔除掉应收关联企业的应收账款净额+1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应收票据+存货净值+其他可用于偿还短期债务的项目 速动资产=剔除专项资金后的货币资金+短期投资+1年内可收回的、剔除掉应收关联企业后的应收账款净额+1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剔除掉应收关联企业后的应收票据+变现能力强的存货净值+其他快速变现偿还短期债务的项目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剔除应付给关联企业后的应付票据+剔除掉应付给关联企业后的应付账款+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1年内到期的其他款项+其他需在短期内支付的款项 下面我们根据G宝钢(600019)披露的2004年年度报告,运用原有的和重新构建的两套指标体系对其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原有指标体系 调整后的指标体系 流动比率 1.41 2.96 速动比率 0.84 1.24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按照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宝钢股份的短期偿债能力非常强,企业的短期风险比较小,企业采取了稳健的控制方法及措施。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计算过程中,我们剔除了其关联企业的往来款项,包括应收胀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以及应付款项;再者,我们结合整体的经济形势及钢材市场的强劲需求,认为宝钢股份的产成品变现能力是非常强的,供不应求。所以在速动资产中把产成品体现出来。 在综合考虑企业各类因素的基础上,在科学运用重新构建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来具体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还必须重视行业差距和行业本身的特点,以客观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其结果。根据历史一般经验,我国重工业强于轻工业,私营、外企强于国有和集体企业[4]。比如同样速动比率为0.8的一个钢铁企业与一个纺织企业所折射的内涵可能是不一样的,即它们所面临的企业风险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注重企业差异的横向对比和企业自身的纵向比较相结合。只有这样,运用该指标体系所测算出来的结果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富有实际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形成透彻了解和准确把握,形成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的正确判断,为企业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从这个原则出发,新的科学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应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的动态指标,其内容不应该固定化、唯一化和绝对化。只有始终强调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其动态的协调性,才能使得该指标更好地充分体现企业的现时情况,充分体现财务分析的实时化和快速反应及其趋势分析功用。 参考文献 [1]、银行信贷中会计信息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饶艳超、胡奕明, 会计研究,2005 .04 [2]、财务报表分析中企业偿债能力的综合评价,李爽,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2 [3]、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的缺陷及构建,仇俊林、肖芳林, 湖南经济,2002 [4]、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万希宁、苏秋根, 商业研究, 2003.09 [5]、浅谈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几个结合点, 池海文,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04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