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的编写反映了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又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审计报告的编写作为一项严格而细致的工作,其写作也并非一日之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一篇好的审计报告往往是审计工作者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及较高的写作水平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审计报告的写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做好编写审计报告的准备工作
审计报告的准备工作并不是在审工作结束后才开始的,而应在审计工作一开始时就着手。如果是内部审计,审计结束后通常要撰写详细审计报告,报告的内容更丰富。在审计开始时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历史沿革、内部控制情况、业务范围、经营规模、财务核算体系、审计度的主要经济指标、与本次审计有关的重大事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的影响等进行必要的调查,掌握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做好编写审计报告的准备工作,对审计报告的写作事先有一个框架,对审计报告有一个较清晰的思路,有助于在审计过程中获取关键的信息。
二、收集确凿充分的审计证据
审计报告向使用者传递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其决策依据,审计过程中要做好审计底稿记录,注意收集充分有效的证据。审计证据按其形式不同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言辞证据、视听证据、鉴定和勘察证据、环境证据;按其来源不同分为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查、监督盘点、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取得不同的审计证据。但收集审计证据要避免“滥取证”,避免收集与所要证明的审计事项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所谓“证据”,从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审计档案,浪费不必要的审计资源。在写审计报告时,要凭事实说话,不可虚构证据,提供伪证。一方面,审计报告所列事实必须确凿可靠,引用资料必须经过复核;另一方面,审计所列事实必须具有充分性,应足以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决不能凭主观愿望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出审计意见。不能把没有事实根据的问题写进审计报告,也不能因为没有审查出问题,认为审计工作没有什么成绩,便把一些小事夸大,或把一些未经核实的问题写入审计报告。任何公正的、恰当的审计意见都必须有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来支持,要做到所有的审计结论都经得起推敲与考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意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审计结论才令人信服。
三、拟定总提纲和大小标题并撰写初稿
通过整理、分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成绩和问题已基本掌握。在此基础上,可以拟定审计报告总提纲和大小标题,然后,用数据、证据对总提纲和大小标题进行充实,用文字加以组织表述,形成审计报告初稿,这样写起审计报告就感觉轻松许多,而且不容易遗漏要点。
标题的写作可以是叙述式的,也可以是轻松或吸引人的写作风格,尽量做到标题醒目、言简意赅。审计报告的总提纲规定了审计报告的内容框架,对于保证审计报告的写作思路和内容的完整性十分重要。所以,审计人员在拟定总提纲时要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不能够遗漏重要的审计事项和审计证据,同时,审计人员拟定的总提纲应符合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
四、灵活使用图表方式
书面报告主要由语句、数据和图表组成,经常涉及到事项的说明、数字的比较、分析等,在进行数字的比较、分析时,如单纯用文字表达,则显得比较繁杂,如对各年度的收入、支出、预结算金额进行比较时,一些很难用叙述方式表叙清楚的数字,若如能适当运用表格进行比较,则能简单、清晰、明了地看出这些数字的发展变化,图表能增加灵活性和趣味性,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则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图表一般应放在审计报告有关内容的同一页或其附近,如果这些图表篇幅太长,对阅读审计报告的其他部分造成障碍,并可能破坏报告的整体结构,则可以将其放在附录中,同时在正文的相关位置注明图表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