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是考核奖惩机制的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认真考核、检查,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体制十分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也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控制环境不佳企业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主要包括:一是人员素质低,职业道德水准较低。据统计在我国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有些会计人员,为迎合某些特定需要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侵害他方合法利益。此外,会计人员对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制定博弈的规则。对内部控制而言,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只有当董事会拥有技术、才能和智慧,并能进行适当的管理时,才能适当履行其监控、引导和监督的责任。
(四)内部会计控制监督缺乏一是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只是流于形式。二是外部监督乏力。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有: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监督作用并没有有效发挥出来。
三、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对策
(一)建立一套严密而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制度的性质和作用来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复合审批制度、财产管理制度、预算和报告制度、监督考核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考虑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度并非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制度的选择和详细程度主要取决于控制环境和所要实现的控制目标。
(二)加强政府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是政府政策引导的必要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针对普遍存在的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等现象,由政府职能部门主持、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给各单位提供政策指引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是政府政策引导方式的适当性。政府的职能侧重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一要推动立法,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通过法律手段体现出来;二要制定政策,我国会计法颁布实施后,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促进了法律规定的贯彻落实;三要加强监督,对各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实际后果进行监督。
(三)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财政、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同时,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特性,履行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使会计人员一方面受法规制度的规范,另一方面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公证监督,此外,还要发动全社会参与会计监督。
(四)建立统一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效果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包括:能确保组织中成员清楚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这些方面如何生效以及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负责的活动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不仅要有向下的沟通管道,还应有向上的、横向的以及对外界的信息沟通管道。企业的会计系统为企业提供成本信息、营运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等。因此,企业应加强会计系统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
(五)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以及职务分工等多种活动。一般而言,控制活动包括两个要素:政策和程序。但无论政策是书面或口头,都应前后一贯地、彻底地加以执行,同时程序也不应该只是机械地被动地予以执行。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要寻找关键控制点。企业根据其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对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