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造就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
发布时间:2007-01-20 点击数:2468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质量竞争已取代了价格竞争而上升到首要位置,国际间的竞争基本上是以质量为中心而展开。日本产品凭借其优良的品质畅销全世界,“日本造”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质量象征。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成为全球企业管理 ...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质量竞争已取代了价格竞争而上升到首要位置,国际间的竞争基本上是以质量为中心而展开。日本产品凭借其优良的品质畅销全世界,“日本造”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质量象征。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成为全球企业管理者学习的对象。质量管理理论发源于美国,但真正取得成效却在日本,原因在哪?原因就在于日本文化,是日本的文化造就了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 日本文化是日本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创造性活动及其产物的总和。在对日本文化众多的概括中,“菊花”与“刀”并存特征的概括较接近日本文化的实际。“菊花”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对日本文化命名似乎并不是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花”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在社会学家的眼中,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复杂而又矛盾,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忠诚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既保守而又求新。这是日本文化中普遍的特征,我们还应该分析日本文化中的独特性因素。 一、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精神加快了日本生产技术的提高和质量管理思想的引进 历史上,日本比较注重对外来文化、技术和宗教的学习。19世纪之前的日本从属于儒教文明圈,曾一度是中国的“朝贡体系”的成员,而当欧美的侵入,日本的文明开始转向到崇尚西方贬低东方的道路上去。日本文明总的来说杂交多余纯净。五百旗头真(神户大学政治学家)就认为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在于: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那样长期地艰苦地同其它国家文化(和文明)进行交涉和格斗,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日本逐渐疲于同异文化(和文明)对立,并且慢慢进入一种混和社会。二战后,日本的科学技术没有多少重大的发明创造,正是这种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精神加快了企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出了世界一流的产品。丰田汽车公司的振兴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的先进发电技术来自西德NSU的发明,销售技巧和方法是借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但双重性的性格决定了日本在对外开放引进外来文化、吸收外国文化精华的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连续性。可以形象地说,日本1000多年历史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是经线,借鉴外来文化则形成了纬线。因此,作为经线的日本传统文化十分坚固,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毫不失去自己的本色。当20世纪3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产生并在企业中普遍适用后,日本企业欣然引进吸收,开始学习质量管理。学习过程中没有照搬美国模式,而是结合本国的文化,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今日美国和日本两类的不同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精神加快了日本企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奠定了企业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 二、崇尚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知耻的文化特性奠定了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 日本人的性格就象日本的樱花,单独一朵没有任何特色,若是连成一片,则流光溢彩,蔚为壮观。它不象我国的牡丹,哪怕仅有一朵也娇艳逼人,而单朵的樱花却丝毫不引人注目,可以说,不论哪个花期,樱花之美,都体现为一种集团之美。心系团队的协作、作为个体的内敛、作为团体的张扬,这是樱花的性格,也是日本人的性格。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精髓。在日本的企业经营者看来,最理想的职员是大学一毕业就入社(正所谓一张白纸能画出最美的图画),从一开始就接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学习、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和谐运作。他们特别看重社员的协作精神,而且还倾向于认为,经验比能力重要,只要在这个团队里按要求去学、去干,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大多采取终身雇佣制,社员一旦入社,一般就一直干到退休。企业为职员提供各种福利待遇和学习培训的机会,职员则忠于企业、“爱社如家”,职员之间也必须互相关照,团结协作。而“跳槽”另谋高就则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与日本企业的管治理念格格不入。即使有,也是少数拥有紧俏技术的人,但即便是他们,虽然能找到薪水更高的职位,但也很有可能只是这家会社的“合同社员”,而不是“正式社员”。为了维护团队的运作,个人不求出头冒尖、集体不评先进模范(当然不是绝对的,但与中国相比,极少)。他们个人奋斗的原动力一半来源于从小就被灌输的观念:不给人添麻烦;而另一半最体现日本人的性格特征、甚至可以说是已经随日本文化的传承而熔入日本人的骨髓之中的一个观念:不能被人耻笑。假如自己工作不努力、不认真,就会拖集体后腿,就会给所有的人添麻烦,甚至会被人耻笑。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努力,每个人都不能落后、不能出差错。不同企业各有特色,但同一企业里的员工,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言行整齐划一。好比赏樱花时,人们会比较哪棵树漂亮,决不比较哪朵花漂亮。也正因如此,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世界一流的。 日本人有着追求完美的习惯,凡事都想要做好,不喜欢有缺陷的产品,他们把产品出现的缺陷当作一种耻辱,认为有损于公司的声誉。如果有缺陷的商品被人揭发出来并登在报纸上,对此负直接责任的部门头头就会愧不欲生。车间、部门、最高层的负责人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着极强的责任感。正是这种崇尚协作的集体精神和“耻感”文化奠定了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 三、卑微谦恭的学习态度加速了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思想的改进 曾经有两位中国南方的留学生在日本教几位主妇包饺子。那几位日本主妇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大吃一惊,还觉得有点不安。因为她们竟然把那两个并不擅长包饺子的南方人包饺子的全过程做了记录,他们随手抓的一把配料,主妇们也量化为“某某材料约多少克”,全部记下来。日本人就是这样学东西的:只要他认为你的某一方面比他强,哪怕你的地位很低,他也能放下架子,认认真真地学、原原本本地学。当然真正学到手后,他会进行改造提高,但在最初阶段,决不想当然,决不走捷径,决不学走样。虚心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是日本民族每一次进步的起点,也将日本人卑微谦恭的学习态度体现得淋漓尽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质量管理,通过聘请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到日本讲学,派遣很多考察组到美国考察学习,使全面质量管理在日本得到很好发展。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管理循环上,其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戴明循环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进步的过程。日本企业通过使用PDCA管理循环,找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改进产品质量。美国公司的质量管理中对“质量控制”评价很高,在资金方面给予优先,而对于“质量改进”活动却不很重视。而日本在原本的学习美国人的质量管理思想后,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强调自主、主动管理,重视质量改进,使得日本的质量管理超过了美国,形成了日本式的全面质量管理。日本由于其哲学和思想的不足,在管理思想方面没有伟大的创举,正是他们这种卑微谦恭的学习态度加速了日本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思想的改进,企业质量管理思想也不例外。 四、精益生产促进了日本产品的精益求精。 日本的岛国特征,脆弱的岛屿经济和地理位置,使日本人极其珍视能源和资源。稀缺的资源迫使日本企业转向小型化精细生产。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日本人也有许多规矩,讲究程序是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出门前要说“我走了”,回来时要说“我回来了”。生活指南之类的书在日本很畅销,因为日本人做事先看指南。日本人在每年年终和新年开始时都要做好第二年全年的日工作和生活计划。力求将每件事都按照一定程序,并尽力做好,构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此称为“精益”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使日本人在做既定事情的时候会按照一定程序朝既定方向做得越来越好。做事讲究程序,讲究精致,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道”。日本之“道”是指“专门的技术”,有茶道、花道、书道等。喝喝茶、插插花之类小事,日本人却把它变成了专门技艺,形成了日本人对技艺的崇尚。日本人口那么多,国土那么少,资源那么少,不重视技艺就没有出路,求精成了日本国民性的一部分。所以,在现代工业生产上,这种小型化孕育出的精细精神表现为产品结构紧凑、工艺水平精巧,无微不至地考虑每一个细节,产品含有高精度技术。精益生产促进了日本产品的精益求精,奠定了企业质量管理的物质基础。 五、勤奋进取的敬业精神保证了日本企业的持续稳定,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注入了动力。 长期以来,日本人不把物质对象看作是单纯的“物”。他们在“神”与“物”的结合价值观念中,寻找自己执着的追求。日本民间有各种各样的“祭”。在“祭”中几十人抬着“神舆”高声吆喝着游行,当中有平日西装革履的公司职员、有文质彬彬的教师、还有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的“新新人类”,但此时全都换上了日本的民族服装,头上还缠着彩带,一个个早已汗流浃背却仍拼命颠着肩上的“神舆”,涨红着脸声嘶力竭地吼着祭文。即便是在高速发达的今天,日本人对自己心目中的“神”的追求丝毫也没有减少。这种执着的追求精神为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了精神支柱。加上日本岛生活条件恶劣、可耕面积少,又是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人需要依靠集团力量对抗恶劣的环境,形成了团结、勤奋、进取的精神。日本人是企业战士,个人的命运和企业一体化了,他从这个一体化中获得安全意识,就像卢梭的《契约论》说的一样,你把企业看成生存环境,当然要对它无私奉献。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企业都非常忠心耿耿,员工对自己的的企业和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感情,人与人之间把这种事业感情看得高于利润,集中所有精力做好当前的事业,即使在那些前景十分黯淡的企业中,员工也对自己的事业和工作有一种责任感,决不会简单地认输了事。执着的追求精神,勤奋进取的敬业精神使日本人以一种强大的感情动力去坚定不移的克服困难,把事业进行下去。持续稳定的发展是企业注重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动力。勤奋进取的敬业精神保证了日本企业的持续稳定,也给企业质量管理的注入了动力。只有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才能赢得顾客的品牌忠诚,企业才能持续稳定,不断的做强做大。 文化是因历史凝结而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它从深层上制约和影响每一种社会活动和每一个社会个体。质量管理理论虽发源于美国,但真正取得成效却在日本。日本文化从深层次上影响了日本企业的生产活动,是日本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