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部审计沟通的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沟通的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心理素质、业务技能、交往技巧、坚持原则、对被审计人员顽固敌对情绪的应对能力上下功夫。
一要提高心态平和能力。平和的心态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首要前提,而沟通交流的前提又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平和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素质作支撑。现实工作中,多数审计人员认为:“按照《审计法》的规定,有权对“你”审计,“你”必须接受审计”等等。有时说话语气和态度过于强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越是这样,被审计单位逆反心理越反感,有可能越不配合工作,造成恶劣的人际关系,审计工作越难开展,结果适得其反。这时候需要审计人员调整心态,搞明白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真正关系,不能一味强调审计如何如何。应放下架子,心平气和,坚决克服“警察与犯人”的错位心理,将被审计单位视为“合作伙伴”关系,“他”不合作,工作就较难开展,尤其在个别问题上,观点不同时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从而达成共识。研究中的两个例子充分说明:恶劣的人际关系防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却有利于审计的完成。一个例子是内部审计师采用冷漠和孤立的方式进行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审计,这项工作的潜在收益较大。然而审计完成后的8个月后,被审计部门并没有实施审计建议,被审计部门人员明显是把内部审计师提出的行之有效的建议撇在了一边。而另一个随后进行的审计中使用了合作的方式。被审计部门主管打电话给审计部门主管,告诉他被审计部门人员对实施审计建议充满热情。这足以证明不同的审计风格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使用和谐、互助的审计方式所得到的结果比冷漠、保守的审计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好的多。
二要提高业务技能。复合型知识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动力源。俗话讲“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内部审计人员如果业务不精通、技术不高明,就很难在查深、查透和查出重大违纪违规事件上有所表现,再加上“指手画脚”、“指鹿为马”、不懂装懂,怎么能以“理”服人?所以,要抓住这个“理”,就必须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功底作后盾。只有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学习,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善于运用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手段“说话”,不断增强自己的“善变”能力,才能不“理亏”、不“吃亏”和“对症下药”。
三要提高沟通技巧。沟通交流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求同存异的交流平台。从表面上看,沟通技巧似乎是一种能说会道的能力,其实不然,沟通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将自已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要实现与被审计单位友好型的沟通,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注重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等,还应当深入学习交往沟通技巧,掌握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方法。尤其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讲话要有理、有据、有力、有自信;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发生争执时,要保持镇静,首先倾听对方的意见,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以理服人,从而让被审计单位人员口服心服和心悦诚服。
四要原则控制。坚持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的工作底线。审计人员只有依法行政,廉洁从审,坚持原则,才能做到防微杜渐,腰板直,说话硬气。俗话讲:“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假如自身不廉,借审计之机“吃、拿、卡、要”,那么在沟通过程中就会出现“说话嘴软”。自然无法取得被审计单位的认同、尊重和理解,审计沟通更无从谈起。需要强调的是,沟通交流需建立在遵循审计工作程序、工作制度、行为准则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任何沟通交流都不能以牺牲审计原则为代价,否则审计沟通交流毫无意义,也不存在审计的沟通交流。
五是提高内部审计师对被审计人员顽固敌对情绪的应对能力。敌对情绪是指:被审计人员不配合或不接受审计活动;指责内部审计师干扰审计领域的工作;拒绝对中期审计发现进行讨论,反而认为自己行事的方式是更为正确的;被审计单位派遣无关紧要人员参加退出会议,该人员仅仅是旁听而不发表意见等。遇到上述情况时,可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选择适当的沟通时间,不要在被审计人员发火、疲惫、心烦意乱时与其沟通。
2、内部审计师尽力找到与被审计人员可能达到共识的某些问题,达成一致才是坦诚的开始。
3、邀请被审计人员详细阐述他们的立场,倾听他们的阐述,理解他们的观点,同时要开阔自己的思想。
4、做出积极的努力,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真诚地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想法。
5、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当内部审计师理解被审计人员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之后,被审计人员会接受审计师提出的观点,认为与他们的观点能达成一致。
如果上述方法都失败了,被审计单位缺陷严重且风险较大时,内部审计师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问题,以化解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