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审计论文
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 朱颐和 冯亚利 编辑:admin 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08-04-15 点击数:1348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不同,财务审计重在查证,而效益审计重在分析,找原因,提建议,分析法是效益审计区别于其他审计的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社会学、统计学、系统论、技术经济、信息技术等 ...
  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不同,财务审计重在查证,而效益审计重在分析,找原因,提建议,分析法是效益审计区别于其他审计的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社会学、统计学、系统论、技术经济、信息技术等广泛运用于审计实践,也能使审计从单纯查账扩展为系统分析。系统分析需要建立多要素、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设置评价指标,确定指标体系,这是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的关键。
一、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的内容
  效益是一个高层次的综合反映,任何经济行为其着眼点无一不是围绕着效益,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也应围绕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展开。
  (一)专项资金经济性的评价内容   经济性指对一些活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其资源消耗量降低到最低水平。对于专项资金的经济性审计,以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为例,就是要检查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在立项前是否进行了项目可行性的论证,立项时是否有小项目套大项目、假立项或相同项目重复立项问题;检查国家、省级财政预算单位在批复预算和拨付资金时是否及时足额,项目资金有无实际到位,拨付到位率是多少,应配套的资金是否及时配套到位,有无影响项目执行的进度;检查项目支出总额和构成是否符合国家和省发改委下达的投资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是否有损失浪费、截留挪用或体外循环的行为,有多大比例的资金从总体上发生损失浪费和跑冒滴漏现象;检查真正用于项目资金比率,比例和结构是否合理,项目支出是否有节余等。
  (二)专项资金效率性的评价内容  效率性是指产品、服务或其它形式的活动与其消耗资源的关系。一项有效益的活动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一定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或实现一定的产出使用最少的投入。对于专项资金的效率性审计就是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根据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和对宏观经济调控发挥作用,对项目进行立项;资金分配和安排是否向这些专项资金项目倾斜,从而发挥专项资金的资助作用。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例,应审查省中小企业管理局关于该项目的支出编制和资金分配是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审查中小企业管理局、发改委、财政部等被审单位是否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核管理制度,省中小企业管理局是否对申请的中小企业的资格条件以相关资料进行了审查,是否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建立了专家评审制度,这一过程是否独立、公开、透明等,省级财政部门是否对省级中小企业管理局提交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了审核,预算的审批、资金的拨付等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查项目支出具体使用管理办法是否健全有效,具体执行是否遵循项目申报的规定和使用管理办法,有无因管理办法或规章制度落后导致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中小企业管理局、发改委、财政部等资金或项目管理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是否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等。
  (三)专项资金效果性的评价内容   效果性指项目、计划或其他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即产品、服务和其他形式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及其他预期效果。对于专项资金的效果性审计就是要审核专项资金支持的目的是否达到,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差异多大,从项目决策、建设、运营各个环节审查,有无决策失误,工程质量隐患,是否存在建设进度缓慢、项目闲置难以运营等不合理问题。例如,对于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项目,需要评价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项目完成后,农村用电量提高了多少?线损率减少了多少?并与改造前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还有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资助中小企业的项目完成后,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多少?新产品开发成功率达到多少?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上升了多少位?并与资助前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
二、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专项资金评价的载体,专项资金的效益必须通过评价指标予以体现。建立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与审计目标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因为容易收集就使用。只有从审计目标出发,围绕审计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审计标准,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效益审计效果。就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情况而言,必须要围绕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主要目的来进行选择,才能确定所需的“合适的”审计评价指标。
  (二)完整性原则   由于专项资金涉及多因素、多目标,专项资金支出的结果往往包含着多重的社会、经济及环境目标的要求,不同的因素或指标包含的整体特征信息不同,因此要全面地认识评价对象,必须选择多指标,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必须能反映整体特征的多信息,将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在一起,所以得出的结论能够在整体上反映被评价对象。因此,建立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要考虑定量与定性评价指标的有机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有机结合,现实效益和长远效益的有机结合,现实效益与潜在效益的有机结合、社会宏观效益与行业、单位微观效益的有机结合等。
  (三)分层原则   由于专项资金使用的对象很特殊,不仅种类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且使用目的不同。既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服务,又有使居民受益的公益项目及造福子孙后代的公共资金项目,还有对国有企业的盈利性支出。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的目的又可以分两个层次:直接目的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最终目的是检查公共资源责任,即财政资金的决策和使用责任。因此,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指标的建立应有层次性,既有带有指导性原则的公共资源责任的总体评价指标,又有对总体指标的补充的具体评价指标。
  (四)可操作原则   指标不仅要科学客观,能够得到社会、专家和被审计单位的认可,而且要简明扼要、实用、可操作,要易于判断、理解和接受,表达要清楚,不存在分歧,同时,这些指标的选择上可以获得连续的官方统计数据,避免随机波动,获取需要的资料应在合理的成本基础上;所选指标要便于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研究,具有便于国际对比交流和国内通用的特点。
  (五)适当原则   效益审计侧重于战略评价,因此,指标的设置在反映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不宜太多,数量要适当,指标之间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相关性,避免指标相互重叠和重复评价,避免指标评价结果相互抵消。
三、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
  专项资金项目虽然点多面广,专项资金项目繁多,但专项资金的使用政策性强,资金的安排一般围绕国家或地方政策要求的目标,有明确的用途和使用范围,资金的筹措都有中央、地方、部门和单位多方出资,且具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与办法。专项资金项目效益审计指标不可能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指标体系,但可以制定一个基本的、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基本的评价体系可以由国家统一制定,对特定用途的具体专项资金的评价指标,需要与专项资金的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必要时,还应聘请专家,共同研究确定。因此,根据我国现阶段审计工作水平,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包括指导性的评价指标和针对不同类型审计对象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在此主要探讨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应包括:资源占用及利用指标,管理活动评价指标,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具体到效益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其指标的确定如下:
  (一)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经济性评价指标的确定  评价专项资金的经济性指标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评价指标:
  (1)项目可行性论证比重(X1)。大的专项资金项目都要求立项,而立项前要进行项目可行性的论证,这是专项资金项目投入的第一道关口,项目可行性论证比重应是符合要求的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数与实际的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数的比例,符合要求的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数不包括小项目套大项目、假立项或相同项目重复立项的项目。其计算公式为:


 
  (2)配套资金到位率(X2)。专项资金一般都是中央、地方、部门和单位共同出资,现在许多项目只有中央资金能到位,其他方面出资难以按期到位,而影响项目发挥其作用。配套资金到位率是实际到位的资金总额与项目计划投入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3)项目资金节约率(X3)。投入计划资金数与实际资金数不可能相等,项目资金的节约应上交。项目资金节余率是资金节约额与项目计划投入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4)专项资金用于项目率(X4):专项资金使用中,普遍存在着损失浪费、截留挪用等跑冒滴漏行为。这项指标为实际用于专项的资金与中央、地方、部门配套资金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二)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效率性评价指标的确定  评价专项资金效益的效率性指标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评价指标:
  (1)专项资金项目的可行性(X5)。每一项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的安排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一定的目标,项目的执行是否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期值,是发挥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的资助作用,实现其目标的关键。专项资金项目的可行性是可行性的实际效益值与可行性目标效益值的比例。其中,实际效益值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值确定,可行性目标值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标准值确定或根据行业标准值。其计算公式为:


 
  (2)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度(X6)。我国财政对于每一个重要的专项资金项目,都要求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健全有效度是健全有效制度的个数与要求执行的管理制度总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3)审核审批的比重(X7)。对专项资金项目的审核审批是实施财政监督、保护资金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审核审批开始从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项目计划、资金下拨、……、到项目的验收都应有审核审批。审核审批的比重是实际审核审批次数占要求审核审批次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4)项目招投标率(X8)。为了降低专项资金项目的成本,一般都要求对大宗材料、机器设备招投标。项目招投标率是实际项目招投标的资金额与制度要求招投标的资金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三)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效果性评价指标的确定   由于专项资金项目投入的政策性强,主要作用是有助于宏观经济的调控,项目本身投入的效益相对低,考核和评价效果性的指标相对复杂,是实践中的难点,但是可以通过建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因此,评价专项资金效益的效果性指标应包括以下三个:
  (1)宏观经济效益增长率(X9)。专项资金项目的宏观经济效益对于不同的专项资金项目是不同的,实践中需要与各种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必要时,还应聘请专家,共同研究,也是可以确定的。例如:对于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资金的投入,可以用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农村用电量的增长率,以及改造前和改造后的线损率的降低率等等具体的指标来评价其宏观经济效益;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可以用资助前和资助后的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增长率,或改造前和改造后的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的增长率等等具体的指标来评价其宏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增长率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的专项资金项目的宏观经济效益指标来确定,但其一般可以表述为:


 
  (2)社会效益增长率(X10)。专项资金项目的社会效益对于不同的专项资金项目是不同的,实践中也需要与各种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必要时,还应聘请专家,共同研究,也是可以确定的。例如:对于扶贫资金的利用,可以用资助前和资助后的脱贫人数增加率的指标来评价其社会效益;对于农业资金利用,可以用资助前和资助后的脱贫率来评价。社会效益增长率在使用时同样需根据具体的专项资金项目的社会效益指标来确定,但其一般可以表述为:


 
  宏观环境变化率(X11)。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的使用,对于宏观环境变化的改善,不同的专项资金项目也是不同的,实践中也需要与各种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可能在更多的情况下,需要聘请专家,共同研究,也是可以确定的。例如:对于污水处理工程的专项资金项目,可以用项目建成后的河流清洁度的变化率来评价。宏观环境变化率在使用时同样需根据具体的专项资金项目的宏观环境指标来确定,但其一般可以表述为:


 
  效益审计侧重于战略评价,指标不宜多而繁,因此本文只选取了3类共11个评价指标构成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指导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彭华彰:《政府效益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邢俊芳、陈华、邹传华:《最新国外效益审计(下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刘家义:《关于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审计研究》2004年第6期。
[4]陈思维:《试论我国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理论结构》,《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5]吴国萍:《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审计研究》2005年第2期。
[6]李雅红:《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审计》2003年第8期。
[7]蔡建新、郁志良:《浅谈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8]Brenda Porter, Jon Simon, David Hatherly、Principles 0f External Auditing, Second edition, JOHN WILLY & SONS, LTD.2003.
[9]OECD. Performance auditing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ment [EB/OL]. 2004. http://www.oecd org/Search Result.

责任编辑:admin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