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杠杆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对理论的有效应用必须建立在对概念的全面理解基础上,本文在全面剖析财务杠杆本质意义的基础上,抓住“效应”与“支点”两个关键,避开误区,合理确定应用策略,将有助于科学地应用财务杠杆理论,有效地实现其应有价值。
一、财务杠杆概念诠释
财务杠杆是“杠杆”原理在财务活动中的引申,财务杠杆的核心是杠杆。目前,对财务杠杆概念的描述大体有以下几种:(1)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也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2)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以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企业每股利润上升,则为正财务杠杆,反之则为负财务杠杆”。(3)描述为“由于负债经营而存在的固定利息费用造成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的现象。”
仅从以上概念描述中很难直观地看出杠杆的意义,无法确定财务杠杆与负债之间的准确关系,给财务杠杆的理解和应用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从核心概念——杠杆出发,进一步明确财务杠杆的“效果”和“关键”两个本质内容,在此基础上实现财务杠杆字面意义与本质内容的结合。“杠杆”的第一个核心内容即“效果”,指杠杆的放大作用。财务杠杆的效果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效果,即通过负债,以较小的自有资金获得更多的可用资本,直接使资本可用范围放大;二是间接效果,即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杠杆”的第二个核心内容即“关键”,指杠杆的支点,在财务杠杆中表现为固定的利息费用。在全部资金的组成中,不管资金数量如何变化,只要借款额及利率不变,利息费用就是一个确定的值。这一固定值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放大效应的产生,同时随着借款额及借款利率的变化,放大效应的程度会有所不同。按照以上思路就不难从字面上理解财务杠杆的含义,也抓住了本质意义,在效果和关键统一的基础上,财务杠杆可以进一步被全面理解和广泛应用。
二、财务杠杆的应用误区
从对财务杠杆概念的诠释中可以看出,财务杠杆的意义是较为广泛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财务杠杆的意义经常被局限,甚至由此产生偏差,这不同程度地对财务杠杆的全面认识及有效使用带来不利影响。误区一:将财务杠杆等同于负债。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负债与财务杠杆之间联系密切,二者如影随行。这容易使人们产生“负债决定财务杠杆的存在与否,财务杠杆决定是否负债”的误区。负债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前提,但有了负债,并不一定就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同时,负债与否也不仅仅取决于财务杠杆的使用,还要考虑多种因素从而作出决策。误区二:只关注财务杠杆的直接效果,忽视财务杠杆的间接效果,强调利用负债获得更多可用资本,比如常常提到的“借鸡生蛋”、“杠杆收购”。这上两个过程的实质都是通过负债获得更多可用资金,都强调财务杠杆的直接效果。然而,任何资金的获得和使用都是有条件和代价的。借款的最直接代价就是利息,利息的固定性决定了不管企业将来收益如何、有没有足够的资金都要偿还。因此,借款可能同时带来财务杠杆双面影响:未来经营效益增长的情况下,财务杠杆会加速这种增长,形成杠杆利益;而未来经营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财务杠杆使这种下滑进一步加剧,给企业资金带来更多压力,企业必须承担到期无法支付借款本息的财务风险。因此,在关注企业获得资金的基础上,更要关注资金未来的使用情况,也就是要进一步注重财务杠杆的间接效果。这要求企业充分重视内部管理、寻找好的投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寻找利润增长点,最终最大程度地获取杠杆利益。误区三:对支点意义的把握不准。前面提到,在财务杠杆中,固定的借款利息构成了支点,支点位置的变动将直接影响杠杆效应的程度。因此,为更好地把握财务杠杆,企业在借款时要周密考虑。不仅要考虑负债比例的适当性,也要考虑其可调性;要根据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确定借款比例;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较灵活的方式,以便在经营状况恶化时对贷款数量、利率、期限等作出一定调整,从而有效控制财务杠杆的作用。这一点往往在对财务杠杆的讨论中很少提及。
三、财务杠杆的应用策略
第一,明确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的存在直接依赖于负债的发生。负债作为财务杠杆效应产生的前提和根本,首先要符合两个基本借贷原则:一是期望报酬率要高于贷款利率;二是保障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在考虑使用财务杠杆之前需要对相关情况作出准确判断。第二,准确估计企业未来经营与收益状况。负债不是一时的行为,只有在企业未来收益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财务杠杆的正效应才会进一步放大,反之将放大财务杠杆负效应,加剧企业风险。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状况随时调整借贷数量。第三,充分考虑经营以外的影响因素。除经营状况之外,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于风险的态度、企业的信用等级等因素会间接影响财务杠杆的使用。因此,企业应关注国家资金政策、充分考虑企业利益关系人的态度,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获得最好的财务杠杆效应。第四,考虑适当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举债方式、类别、渠道的不同对未来的影响不同。企业要根据数量、期限、利率、借款弹性等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方便企业根据需要作出适当调整。
————————
参考文献:
[1]闫秀娟:《浅谈财务杠杆的应用》,《》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