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
作者: 何寿昌 编辑:admin 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07-12-23 点击数:1572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高校后勤将自身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自觉纳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框架,把自身活动作为社会整体活动的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要 ...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高校后勤将自身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自觉纳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框架,把自身活动作为社会整体活动的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要实现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在组织机构上,将现有的经营服务型后勤部门从学校事业编制中规范地剥离出去,改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专门化后勤公司,成为经济实体;在运行机制上由拨款使用制过渡为服务收费制。后勤公司按企业方式运作,一方面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良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提供有偿服务取得收入维持自身的运转并获得发展。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利于优化师生比、集中财力搞好教学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盘活学校的国有资产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家在税收政策上也给予了一定扶持,这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较晚,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财务管理的基本模式上是根据“统”、“分”结合程度划分的,大体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从已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且做得比较成功的学校看,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模式渐成趋势。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期,这种模式有其他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后勤公司财务部可以为各中心提供更为详尽的专业服务,可以使后勤公司对各中心的经营全貌有深入的了解和全方位的监控;(2)资金和财力集中可以更好地为制定、贯彻与执行公司的统一财务制度打下基础,可以集中使用资源办大事,克服分散核算、各自为政的弊端;(3)集中核算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可以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4)可以使财务人员数量减少,节约人力,减少人员成本;(5)可以节省大量的用于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硬件、软件投资,节约资金。
  二是分散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后公司后勤公司各实体均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和人员,并建立财务管理办法,这种模式适用于经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和财务基础规范的实体,对刚起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校弊多利少,具体而言:其一,各实体拥有一定的财务自主权,运作相对独立不利于后勤公司对各实体实施有效的、全方位的监控;其二,使后勤公司的资金调动和财力集中;其三,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其四,不利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推广;其五,不利于会计报表汇总。其六,对财务人员进行管理较难。
  三是部分集中、部分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即后勤公司一部分实体的财务核算在后勤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另一部分实体的财务核算则在其内部进行,但要接受后勤公司财务部门的监督,这种模式对改革进行得比较早,会计基础工作较规范,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且财务人员能对各实体经营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实体较适宜;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刚刚起步的后勤公司,应将财务工作集中到后勤公司财务部门,由后勤公司财务部门提供专业化的财务服务。
  从当前来看,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主要财务管理问题有:
  第一,理顺高校与后勤公司的关系,重建内部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校与后勤公司由主体与所属部门的关系,转变为两个平等主体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合同或契约关系,学校财务部门与后勤公司财务门也成为两个独立主体间的财务关系,由合同或契约来规范双方的具体财务行为。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期,后勤公司在明晰产权关系、责权利关系的前提下,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   
  第二,做好资产的界定评估,理顺高校与后勤公司的产权关系。资产界定评估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起点,也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后勤公司的前提和基础。高校与后勤公司规范地进行剥离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社会化改革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尽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果剥离不规范,就会造成后勤公司的先天不足,留下后遗症。只有实现资产的彻底剥离,才有可能实现人员的分离。因此,必须全面清查核实后勤公司占用的资产,摸清家底,掌握后勤公司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及效益状况,做好财产登记及相关的产权界定工作。同时,还要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将其作为学校投入后勤公司的资本金。另外,还要明确学校与后勤公司的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后勤公司行使日常管理权时,学校不能插手干涉,要真正把经营管理权下放。
  第三,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传统的高校后勤部门财务管理是后勤部门从学校争取到拨款后,再将其分配到各职能部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财务部门主要是按照各项资金的预算及用途对资金进行核算及监督。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高校后勤公司要逐步从拨款使用制过渡为完全的服务收费制。制定收费价格体系,这是关系到高校后勤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服务收费是后勤公司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和广大师生员工、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实行服务收费制后,后勤公司制定相应的各项收费标准,制定经营目标和成本管理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财务部门的控制和信息的提供、分析。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控制得好是后勤公司增加盈利的有效途径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将成本控制渗透到后勤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中,渗透到控制、分析、考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第四,建立适合后勤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控制度。高校后勤公司应实行收费制后,会计核算向企业核算模式转变。因此要按照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要求,对后勤公司进行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核算过程中要坚持收支配比原则,正确计算服务项目的盈亏,正确区分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另外,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也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各项服务收费标准、资产管理条例、资金管理办法及内部审计制、审批等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后勤公司财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第五,加强资产管理,使事业型物资管理向资产管理转变。高校传统的事业型物资管理模式是学校拨款购买,单位使用,管理与使用脱节,使用者只管使用,不讲成本,不计提折旧。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由拨款使用制转变为服务收费制后,学校将会对投入的资产进行登记、评估,区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对经营性资产收取折旧费或作价入股。这样,后勤公司的资产将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并通过后勤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价值转移和产生新的价值。因此,在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中,必须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实物更新、轻价值补偿的做法,树立资产价值管理经营理念,逐步建立以价值管理为中心的资产管理模式,把资产资源变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利益。再者也要充分发挥物资、设备的作用,不仅要收回成本,还要想方设法使之产生效益。   
  第六,提高后勤公司财务人员素质,健全继续教育制度。现代会计融核算、监督、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为一体,是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在内的崭新体系,并且还将沿着拓展核算和管理内涵,强化管理功能,提供决策支持这一方向延伸,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方法和有关的经济政策、制度进行全面的理解与准确的把握,也要求会计人员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才能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因此,后勤公司财务人员必需从工作上、观念上作深刻的转变,从传统的“账房先生”向“管理型”、“参谋型”人才转变。会计人员只有加强会计业务学习,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才能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高校后勤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必将面临许多新问题,高校后勤公司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财务管理的新路子,才能为高校后勤公司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财务环境,才能促使高校后勤服务真正社会化。
————
参考文献:
黄秀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探讨》,《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年第11期。

责任编辑:admin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