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财务管理理念与机制的方式
发布时间:2007-11-29 点击数:1483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为了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高校就必须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进行财务管理观念和机制创新。 一、高校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第一,树立新的理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为了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高校就必须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进行财务管理观念和机制创新。 一、高校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第一,树立新的理财观。高校财务管理要摒弃过去那种办学经费完全依赖政府,学校财务工作的重点就是把好“用钱关”的旧观念,应按市场经济规律强化四种理财观:一是科学理财观。决策民主,办事透明,强化预算,保证预算安排和执行的科学、合理、公正、公开。二是依法理财观。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国法校规理财。三是效益理财观。所谓效益理财观,就是一切财务活动应从能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出发,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四是货币时间价值观。货币时间价值是最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树立货币价值观,可以有效增强高校多余资金的周转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也助于防范财务风险。 第二,树立新的筹资观。高校办学资金的筹集不应单一依靠政府拨款,而应充分发挥高校优势,通过办学广开财源,树立以“开源为主体,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思想,克服“等靠要”依赖心理,积极培植财源,增加学校财力。筹资观念的转变,表现为由注重支出管理向注重收入管理转变。 第三,树立新的职能观。高校财务管理应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由单纯“用财”转变为“聚财、生财、管财”,由服务型向决策管理型过渡;应逐步由“记账、算账”的“核算型会计”向“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管理与经营型会计”转变;要当好学校领导的参谋,及时提出经济决策建议,协助领导处理好各种关系,为高校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保障。 第四,树立新的风险观。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少,高校成为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市场的影响越大,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也越大。财务风险有较大的危害,一方面它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它可能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高校的整体发展,因此必须注意规避财务风险。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收入来源风险;另一个是融资风险。虽然高校贷款融资,可以解决扩招后学校发展中的资金“ 瓶颈”问题,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 度”,超过了这个“ 度”就会适得其反,高校实施贷款融资也不例外。学校使用银行贷款资金要支付利息,这就是资金成本。而且贷款融资同样会给学校带来财务风险,即存在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高校应强化风险意识,认真做好贷款融资的风险防范工作,不能一味地大量举债,追求规模扩张。 第五,树立新的“以人为本”观。以人为本是高校新时期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是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高校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或控制,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要理解人、尊重人,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高校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只有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才能为自身的发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1)重新制定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高校应改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实行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合理分摊各种费用,从而完整地核算高等教育成本。(2)建立经济责任制。高校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是提高管理水平和避免财经工作失误的必然要求及有效途径。高校应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经济责任制体系,其层次可分为(校)院长、总会计师或主管(院)副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等若干个层次,并将其贯穿高校财务工作的全过程。(3)建立全面预算制度。预算是 “使企业内部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一种方法”。目前,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各高校资金短缺问题严重与学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相矛盾,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实现经费使用的计划性,反映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当年计划,可使学校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二)创新财务管理的内容。随着高校办学环境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筹集资金管理、投资资金管理、成本核算管理和资金分配管理。 其一,筹资管理。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经费的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预算内政府拨款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渠道,高校的学费收入是高校经费来源的第二大渠道;2000年~2003年,高校的捐赠收入和校办产业用于教育的经费所占总经费的比例较低,捐赠收入所占的比例在1.5%左右,校办产业用于教育的经费在1%~2%之间,且占总经费的比例逐年递减。应通过制度建设改变捐赠收入较低的局面,增加捐赠收入,成立校友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校友是高校建立与社会联系和较好地为社会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发展服务的桥梁和纽带。对高校来说,分布于社会各界的校友是一个知识密集、信息丰富、与母校有着特殊情感联系的群体,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资源宝库。美国、日本的高校均成立了校友会,社会捐赠中大部分来自于校友的捐赠。因此,我国高校应设立专门机构,成立校友会,设立校友网站,其主要职责是加强与校友的联系。通过他们并利用他们的社会影响和人际关系筹集资金。此外大力开办校办产业也是拓展筹资渠道的一个不错选择。 其二,投资管理。高校投资包括自身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向外单位投资。高校为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应在基本规模建设和提高内在教学实力方面增加投资,在科研投资方面力度更大。另外,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可根据国家的规定,将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向其他单位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开辟新的资金来源途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力求以较小的投资风险和较小的投资成本获得较多的投资收益。目前我国高校投资对象单一,决策不科学,如我国大多数高校多把剩余资金购买国债或存放于银行,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但却丧失了投资机会,损失了投资的效益。因此高校应拓展投资范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在决策过程,应本着民主、科学的精神,进行投资决策。这样一方面可以防范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投资收益。 其三,成本核算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已成为自主办学的经营实体。高校的财务管理不应再局限于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而应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采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成本效益比较”原理进行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目前,虽然高校还没有建立成本核算体系,但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课题研究已正在进行中,高校要正确考核培养一名学生实际耗费的资金量,分析教育成本的构成以及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寻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力求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建立高校成本核算体系,是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必要环节,对有效地管理高校资金,减少资金浪费,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在成本管理中,应建立指标体系,并将其分配到每一个部门,将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高校的成本管理,形成从上到下,人人对成本管理都承担责任的良性局面。 其四,分配管理。收入分配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良好的分配管理机制首先应发挥高校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转变薪酬观念。现代薪酬理论认为, 员工为实现雇主的目标付出努力,作为交换和回报, 雇主支付给员工一定的薪酬。组织的薪酬制度不是分配制度, 而是一种回报、认可机制, 即报酬制度。其次薪酬设计以岗位绩效工资为基础, 体现薪酬的能力导向和绩效导向原则。高校工资体现的主要是教师劳动贡献、技能、知识贡献的货币性。高校工资应强调岗位所需要的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 强调不同岗位上人才应有与之对应的胜任特征, 因此薪酬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应关注对教师的能力评价、岗位评估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因而基于结合教师知识积累、技能与经验发展情况的评价, 以知识、能力、贡献为付酬因素的岗位绩效工资不仅适应了这种需求, 同时也是对高校教师知识积累的承认与体现的基本措施。此外在分配中还应坚持现薪酬的竞争性和公平性原则和经济性报酬与非经济性报酬相结合的原则。 (三)创新财务管理方式。(1)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客体是资金运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在高校生存和发展中,财务管理的绩效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管理主体,要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关心学校发展和建设的热情,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促使其为学校聚财、生财、用财等出谋划策,延伸拓展到设法筹集资金、按最优化原则合理使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形成全员式理财格局,从而使资金运作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2)改革财务管理手段、方法及系统 。由于会计系统具有整合性、实时性、模拟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其容易突破传统方式的空间局限,高校可实行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监控,使财务管理延伸到任何地方,财务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各种财税法规,进行知识更新。在网络财务环境下,由于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使企业数据的取得更加全面、快捷,方法的运用更加简单,计算更加准确,从而使各种量化方法得到更多的运用和发展。总之,会计信息化,有助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积极探索新的财务管理的手段、方法,是高校财务管理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财务管理人员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体。随着市场环境竞争更加激烈,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严格。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除应具有会计核算能力外,更要注重培养以下三方面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高校财务人员必须钻研业务,更新观念,努力学习,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熟练的工作技能,同时还应根据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以新的思路考虑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采用新的方法应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财务人员是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 总之,在新的环境下,高校的财务活动具有新的特点。及时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并进行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使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适应新时期高校所面临的新情况,对高校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