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金为主线 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发布时间:2007-10-25 点击数:1425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 以资金为主线,通过时间跨度的纵向联系和项目之间的横向关系,系统地分析预算申报及资金使用情况,查找在项目管理、预算管理以及财政资金拨付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效率。这是笔者在审计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突出重点,把握资金总量
( ...
以资金为主线,通过时间跨度的纵向联系和项目之间的横向关系,系统地分析预算申报及资金使用情况,查找在项目管理、预算管理以及财政资金拨付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效率。这是笔者在审计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突出重点,把握资金总量
(一)收集项目相关业务资料,应用ELCEL功能创建审计中间表。在审前调查或审计中,需创建EXCEL中间表,由被审计单位填报,协助完成数据转换工作,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作为业务数据导入AO系统;安装前置服务器与被审计单位财务系统连接,自动下载电子数据,转换到AO系统,并描绘出财政拨款资金的流向图、项目管理流程图;开展对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测试,并对存在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1.收集项目相关业务资料,包括项目的立项和研究论证、申报和评审、审批文件、立项的背景依据及可行性报告,项目申报书中所列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目标、测算依据及预算金额。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银行对账单的的电子版本。
2.创建审计中间表,包括生成预算编制与批复对照表、预算批复与拨款对照表、预算批复与实际执行对照表、参加项目人员工作量表、项目预算测算依据表。
(1)将纯文本的项目申报书转换为数据库文件。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申报书设计《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支出预算表(测算依据)》、《项目参加人员表》等表格,由项目单位填写、审计人员标准化处理后,导入SQL数据库形成项目申报数据库。
(2)将预算批复文件转换为数据库文件。对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部门预算批复文件进行标准化处理,生成能够被SQL数据库识别的Excel电子表格,导入到SQL数据库备用。利用部门预算表整理生成单位代码表导入到SQL数据库备用。用单位代码作为关键字,分别编写查询语句,连接部门预算批复表的支出预算表、项目支出预算表和财政拨款预算表,建立新闻出版总署预算批复数据库。
(3)将财务数据转换为数据库文件。掌握被审计单位及所属单位使用财务软件情况,取得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导入审计实施系统,分别编写查询语句,生成项目支出明细表,建立项目支出数据模型,生成预算执行数据库文件。
(4)利用SQL数据库的导出功能,把项目申报数据库文件、预算批复数据库文件和预算执行数据库文件,作为业务数据导入到AO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线索疑点。关注项目实施单位编报的预算与财政部、被审计单位批复预算之间的差异,预算批复与预算执行的差异,预算执行结果与项目工作目标的差异等,通过询问有关人员,查找原因,从中发现虚报、骗取财政资金,隐瞒转移、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弥补基本支出不足、滥发钱物等问题线索。重点发现转移财政资金私存私放、滥支滥用的重大问题线索。
3.搭建审计网络数据平台。
前置服务器的设置、“联网采集与数据预警”审计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检查、测试等工作,实现了前置服务器在审计组办公室定时、自动对被审计单位用友NC3.0财务系统电子数据的采集和转换。主审通过AO系统与前置服务器直接连接采集财务数据账套,然后将已转换业务资料、财务资料和账套分发给审计组成员。
在收集被审计单位“二上二下”预算文件的同时,审计人员可安装《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和《部门决算报表软件》,恢复了以前年度的预算数据及以前年度的决算数据,利用软件自身的查询、导出功能,生成EXCEL表格。
(1)搭建工作现场。联通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库的AO审计网络,通过署里配发的前置服务器自动运行“联网采集与数据预警”审计应用系统,实现对被审计单位已联网若干个京内二级预算单位财务数据的实时采集、转换。
(2)联通与前置服务器的AO 联网审计网络。通过新配发的AO2008版联机模式,每个审计组成员都能与前置服务器联通,实现项目信息、电子账簿、审计中间表等数据的AO共享。
(3)联通与被审计单位用友NC3.0财务系统的查询网络。审计组每个成员以自己的账号,在办公室随时可以登录到用友NC3.0财务系统,实现对所有联网二级预算单位财务信息的查询、检索。由于AO系统目前尚未解决采集辅助核算信息的问题,要实现对项目支出等辅助核算信息的查询,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利用NC3.0财务系统的导出EXCEL功能,将有关辅助核算信息导出至本机查阅。
(4)联通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审计组可以实现对被审计单位各司局包括收发文在内的各种电子政务信息的实时查询;通过在电子政务网上设置的审计局专用邮箱,与有关司局相互传递调查表格等电子资料。这个网络的联通,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很多便利,不仅可以查阅很多文件等信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利于发现审计线索。
4.构建审计分析模型,分析数据,找出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进一步分析被审计单位预算资金的量化和分布情况。
(二)把握资金总量,发现审计线索。运用AO糸统,编制SQL语句,筛选、过滤、排查,筛选出资金大的、外拨款(外协费)多的项目,并按升降序列排队,把握项目资金总量,分析其支出结构,包括人员经费、设备购置费、外协费、劳动保护费、实验费、会议费、劳务费、招待费等,确定审计疑点,从中发现审计线索。如对部分单位的外协费,查找相关单位,集中这些单位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发现重大问题。
二、沿着重点资金流向,审查项目预算执行
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逐步向效益审计转变;由原来审计财务部门向审计业务(承担项目)部门转变。缩小“审计盲区”,扩大审计复盖面。
(一)审查预算支出内容。一是项目预算支出内容与项目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实际支出内容是否属于预算之中的内容。二是支出内容与申报项目有无必然联系。
(二)审查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支付的真实性。预算执行中不能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用途、不能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外协经费支出必须真实、内容合理。
(三)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审查项目申报文本、可行性报告和评审报告、合同、招投标文件、项目验收、总结、效益评价等项目资料,审查项目执行结果,结合预期目标,评价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1.核对预算内容,对预算申报的支出内容与实际支出的内容进行核对。2.核对预算金额,对申报预算的目级科目支出金额与实际支出金额进行核对。3.核对工作进度,对申报的项目工作进度与实际工作进度进行核对。4.核对工作量(实物量或投入的劳动),对实际的工作量与申报的工作量进行核对。5.核对工作成果(或工作目标),投入资金后,实际的工作成果或工作目标是否达到了项目申报书的设计要求。
三、加大分析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审查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与其它权力部门在项目审批上职责交叉、协调沟通不到位影响项目审批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分析项目资金结存和项目结题情况,确定项目资金结存的真实性和项目未结题的原因。
(一)项目预算不细化,使得预算下达后,难以及时组织项目;有的属于小项目编大预算,或者无项目虚报预算,导致资金闲置。
(二)在时机和条件不成熟时便安排预算,未建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经费项目实施经费分开安排制度,一些项目从前期准备工作开始便申请预算,安排资金,而资金拨付后,往往准备工作尚不到位,项目不能及时实施,导致大量财政资金闲置。
(三)一些单位重资金申请,轻项目管理,项目进展缓慢,工作效率低,导致资金闲置。 (作者单位:审计署资源环保审计局 徐克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