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发布时间:2007-10-26 点击数:1416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 [摘要]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权力制衡体系,内部审计是保证这一体系规范动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内审对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内审与公司治理要求所存在的差距,并针对这些差距提出了改进内审工作的管理举措,促进了内审监督、评价及服务职能在公司 ...
[摘要]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权力制衡体系,内部审计是保证这一体系规范动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内审对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内审与公司治理要求所存在的差距,并针对这些差距提出了改进内审工作的管理举措,促进了内审监督、评价及服务职能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全面发挥。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作用 管理措施
随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国企改革不断深入,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渐成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内部管理研究的重点。内部审计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其监督管理职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了公司治理的成败,近年来在上市公司管理中所暴露出的多种违规行为都与公司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欠缺有关。如何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求,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地位,调整审计工作方向,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监督评价职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结构。狭义讲,公司治理主要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讲,公司治理还包括与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等。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彻底分离的产物。公司制企业中由于股东所有权的广泛分离,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到管理者手中,职业管理者取代股东控制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而公司的中小股东已被贬到仅是资金提供者的地位。所有者成了委托人,管理者成了代理人,这样企业便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来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内部审计的定义来看内部审计是起源于组织内部的受托责任关系,内部审计是作为独立的第三者依法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
从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二者的定义及产生背景可以看出,二者都是由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需要权力相互制衡、监督的产物。公司治理的目的是通过完善公司内部的一整套制度体系,来规范公司内外各个关系主体的行为。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监督公司整套制度体系是否得到全面执行,并对执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进而改进和完善制度体系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审计监督评价职能的全面发挥已成为公司治理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评价公司治理环境中的作用
有效的公司治理必须建立在一个规范运作的管理环境中,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对公司治理环境的综合评价,来促进管理当局在公司内部主动营造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环境。首先内部审计通过评价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政策,能够证实在公司范围内是否真正拥有十分完整的治理风险环境;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帮助和促进与公司治理目标活动有关的信息在治理结构的各要素之间连续和无障碍地上下交流。第二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公司的企业文化标准和道德程序在日常活动中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不仅能够评价公司范围内的道德标准,同时还能揭露出与公司治理有关的薄弱环节以及与国家、社会价值趋向和道德标准不相适应的治理政策,进而为管理当局正确引导企业文化标准提供改进建议,最终敦促管理者和员工忠于职守、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在公司逐步形成一种良好向上的道德文化氛围。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上市公司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是保证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作为在公司管理中独立性较强的监督评价组织,由于其所从事工作的特点,能够为建立完善公司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提供保证。首先在风险识别阶段,内部审计能够及时为管理层发现和识别风险提出管理建议。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工作在公司经营一线,比较熟悉公司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在调查过程中,能够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及时发现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审计人员通过对风险的分析,能够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提出识别和防范这些风险的建议。其次在风险防范体系建立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独立性,不会受到来至于公司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的影响,能够客观公正地协助管理层针对各类管理风险提出自己的防范风险、改进管理的工作建议。第三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通过检查、评价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能够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和反馈风险管理的运行效果,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的管理措施。
(三)内部审计在内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1、2001年美国参众两院针对“安然事件”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不但对在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提出了在年报中批露其内控执行情况的要求,同时在上市公司治理标准中也强调了要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来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思路。借鉴国外上市公司治理经验,中国证监会对国内上市公司批露内控管理情况,也提出了严格要求。可以说内控管理已成为公司治理是否科学有效的重要反映,而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固有的工作职能对建立和完善公司内控体系的作用也日趋重要。首先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收集公司相关的各类经营管理制度,向具体一线经营管理人员调查了解,运用绘制流程图等方法,能够对内部控制流程的完善程度进行符合性测试,通过测试不但能够分析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同时还能发现公司内控的空白点,及时向管理当局提出完善内控体系的管理建议。第二内部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内部控制系统过程中,通过对每个控制点实际执行结果的测试,能够发现有效的控制点、没有得到执行或未完全执行的控制点以及因规定的不切合实际而不能或者无法执行的控制点,审计人员综合各个控制点的执行结果,能够分析和发现控制点上存在的有效环节和薄弱环节,最终能够评价出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为管理当局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完善和改进内控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四、影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职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审计组织由于其领导体系不统一,将影响到内审工作的独立性
国内上市公司由于各自经营管理的特点,在内部审计的组织管理方面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直接受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领导;第二种受公司总经理的领导;第三种由公司总会计师协助公司总经理领导。目前中石化内部审计的管理体系由于各分子公司管理级次的不同,三种方式都存在。在股份公司总部主要采用第一种管理形式,即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具体组织指导全系统的内审计工作;而负责具体开展内审业务的各级分(子)公司多采用后两种领导方式,即在公司内部设立审计处(科),由总经理直接或由总经理授权各公司的总会计师具体组织领导其内部审计工作,在具体开展审计业务时既受股份公司总部指导,同时又主要结合各自公司的实际开展本部门范围内的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权威性越强,工作越容易开展,越能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但各分子公司的内审机构,由于与其他经营管部门同级,因此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内审在开展工作时所应保持的独立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审监督评价职能的全面发挥。
(二)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与公司治理要求存在差距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主要将查错防弊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即财务审计一直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其结果一方面使审计工作范围得到了限制,同时也束缚了内审人员的手脚,其结果在一般人看来内审就是监督的角色。而近年来随着公司主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内部审计正在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经济效益评价职能的转变,如何将风险审计、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扩大审计工作范围,拓展内审工作思路,已成为内审工作探索和研究的方向。内审的具体工作范围不但要审查了解公司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而且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决策、政策以及计划制定的合理有效性,另外还要从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性、企业各类资产的安全性、经济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内控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等多方面探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
当今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将越来越快,再加上从2007年元月起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将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接轨,审计人员原有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结构早已显得捉襟见肘,已远远不能满足传统审计向经营管理审计发展的要求,新的审计业务不但要求内审人员具有全面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熟练审计业务素质,更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全面的企业内控管理知识、ERP管理运用知识及熟练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四)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应该看到近年来在公司内部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已有所增强,但仍有许多公司管理层在公司治理中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其意图上看更多的是公司内部管理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许多公司管理制度在管理层面前形同虚设,更谈不上带头执行,管理层未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监督、评价公司管理科学有效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反过来更不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五、改进内审工作 ,发挥好内审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督评价职能
(一)理顺内审管理体制
要适应公司管理实际建立合理高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结合自己从事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体会,建议各省(市)分公司将内审机构的领导权交由各分(子)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总会计师只负责对制定内部审工作计划提供管理建议,真正将内部审计监督与财务管理分离。内审机构的地位越高,其监督管理职能就发挥得越好,建议在各地市分(子)公司的机构设置上,要将内审机构独立出来,并上收由省公司直接调动和管理,要适当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组织框架中的级别,避免地市公司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影响,确保内审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
(二)转变内审工作目标
要转变传统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将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转移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来。要适应企业内部控制逐步健全完善的现状,将传统的财务审计转移到风险管理审计、管理效益审计及内部控制评价审计上来,形成一套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需求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机制。要将内审工作的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内审部门要加强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部门的信息沟通,将各类审计目标有机结合,制定出保证公司治理监控与评价机制有效运行的内审工作目标,实现企业内外部审计资源的有效整合;要适应企业法人治理现状,探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切实发挥内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转变工作职能
内部审计人员要认清形势,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时刻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主动学习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相关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计算机及法律等多方面知识,主动将自己锻造成为复合型人材。要围绕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目标,适应新形势下内审工作发展的方向,主动从监督向服务评价职能转变,积极改进工作方法,从强化企业管理的角度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内审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发挥好监督、评价及服务职能。
(四)积极争取公司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支持和重视
内审工作要发挥好自身对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得到公司管理层的重视的支持,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加强与公司管理层日常的信息沟通,要利用自己长期在公司经营一线,熟悉管理现状的工作优势,确保管理层能通过内审人员及时了解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漏洞,进而引起其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另外内审人员要切实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降低和堵塞企业经营管理漏洞,使管理层看到内审为公司创造的管理效益和隐性价值,取得管理层的信任和支持,第三要通过内审对内控的日常评价管理,逐步向管理层传递“制度管理”的理念,使管理层熟悉并带头执行内控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并通过扩大其试范效应,以达到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规范》,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2]韩晓梅:公司治理审计,中华会计网校,2005年1月
[3]赵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财会研究》2005年12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