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公允价值应用的意义及制约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07-10-27 点击数:1683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公允价值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并终将取代历史成本,成为主要的计量模式。但由于公允价值的可验证性不强,它的计量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引进公允价值的规定,通过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分析,叙述了公允价 ...
公允价值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并终将取代历史成本,成为主要的计量模式。但由于公允价值的可验证性不强,它的计量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引进公允价值的规定,通过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分析,叙述了公允价值应用的意义,对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索,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建议。 新准则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它在《基本准则》中提出: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型计量属性,被正式地允许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应用,这必将对公允价值理论的研究和公允价值的应用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定义公允价值为: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结算一项负债时所采用的金额。英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并愿意的双方在公平交易而不是强迫或清算销售中能够交换资产或负债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自愿的各方进行的当前交易中,即在非强制或清算性出售交易中,买卖一项资产(承担或结算一项负债)所采用的金额。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也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了定义: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交易双方必须是在公平交易环境中,并且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而且熟悉交易的情况,这三个条件构成了公允价值形成的前提;二是在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要素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计量;三是公允价值立足于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资产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形成的价格,也不是资产在未来创造现金流量的现值。   对于公允价值的确认,我国的新会计准则采用了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当存在活跃市场时,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第二,当市场不够活跃时,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第三,如果不存在活跃的市场,或不存在类似的市场,就应当使用该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确定,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      二、应用公允价值的意义      (一)满足会计目标的要求   会计目标是会计概念结构的逻辑起点,在财务报告体系中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葛家澍,1988)。美国FASB在第1号概念公告中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它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则从现金流变动和企业经济资源变动等两个角度来界定。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定位为:向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了资源价格的频繁波动,而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所反映的是资源取得时的价格,并非现行市价,它不能反映经济资源的真实价值及其变动的信息,特别是现金流变动的信息。公允价值以交换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并引进了现金流评估方法,从而能够较确切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经济资源变动的信息,还能提供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也就是说,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向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满足会计目标的要求。      (二)符合资产计量的定义   美国FASB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所采用的思路是:以资产为核心概念,从资产的概念出发,逐步界定资产确认、计量和报告以及资产负债表的组成等,这一基本模式被国际会计所接受,许多会计准则制定订机构纷纷对其进行模仿,可见资产的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思路上也是借鉴美国,并将资产定义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见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摒弃了成本的倾向,强调的是资产的价值,即在未来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定义公允价值时,基本上是以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替代历史成本,因而从计量属性上看,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反映资产的预期经济利益,体现资产的价值,因而符合资产定义。      (三)符合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基础   会计确认是指在交易和事项发生时,一个项目正式按要素予以记录并按要素的项目计入财务报表及其合计中的过程(葛家澍,2002)。而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随后的变动。权责发生制试图把企业带来现金后果的交易及其他事项和情况对于企业的财务影响,记录于这些交易、事项和情况发生的时期,而不限于企业收到或付出现金的时期(FASB,1978)。由于权责发生制既反映了交易对经济利益的影响,又为事项观留下了概念上的合理性,即能反映要素随后的变动。我国的会计准则如同国际通行的做法一样,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而在对要素确认和计量时,只有基于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公允价值,才能反映要素的取得及其随后的变动,而不拘泥于初次确认,即能对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最符合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基础。      (四)适应新兴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新兴经济活动与事项层出不穷,特别是金融业务的创新,产生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等。其中有些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由于没有历史成本,传统会计计量无法确认。但这些活动对企业的经济资源已经产生了影响。为了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决策,在会计报告上要求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熟悉交易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同意就会有一个价值,因而它可以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与计量,并向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三、应用公允价值所制约的因素      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为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应用还面临较大的困难,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市场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初级阶段,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建立,但其有效性较差。赵宇龙、王志台(1999)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市场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统一的市场结构还没有形成,资源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仍存在较大的限制,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不一致;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其资源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而且市场对上市公司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虚假披露比比皆是,应用公允价值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李清如,2006);此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还较为普遍,致使资源的价格往往偏离了市场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的市场在资源配置、尤其是将有限资源从不能有效利用的企业向有效利用的企业转移的能力严重不足,市场的信息不能充分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其公允性也就不可能得到体现,致使公允价值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二)我国当前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也严重地影响到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如现行制度对会计信息披露与报告尚未有统一规定,会计信息失真、甚至是虚假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相关的法律制度也不健全,这给会计舞弊者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作为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的国家机构,往往只能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而且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也不统一,导致监管难度的加大,公允价值造假的现象难以发觉;作为对企业进行监督的社会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着对企业向外公布的会计信息的重新认定工作,可是有一些事务所在利益面前却成了所审企业的同谋者,使公允价值的应用又多了一层障碍(黄桂杰,2004)。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本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更难应用公允价值。      (三)会计计量技术不成熟   美国FASB的第七号概念公告认为,公允价值应是基于会计对象的未来现金流现值;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也为现值替代公允价值留下了空间。常勋(2004)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将取代历史成本计量而成为21世纪的主要计量模式。SFAC7中建议的折现现金流量分析法以及Black-Scholles期权定价模型是现值计价技术的基础,但由于未来的现金流具有不确定性,致使其理论价值重于实用价值。可见,应用公允价值对会计计量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但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上,基本上还是倾向于利用市价代替公允价值;而且公允价值也容易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所以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可见,无论是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还是应用,新会计准则都表现出较强的谨慎性原则,这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无关系,公允价值若要成为一种现实的可操作的计量属性,它必须解决不同市场情形下市价如何运作以及在缺乏公平市价的情形之下,会计人员如何通过计量模式和恰当的计量估价技术的选择来实现替代的问题。显然,由于会计计量技术的制约,这类问题还无法解决。      (四)会计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较低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即在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市价是公允价值的首选,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其次才是参照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和利用现金流的现值技术,可见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还有条件的限制,而且计量属性也有多种选择,而有选择就不可避免地要受人的因素所影响。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会计计量技术还比较落后,这时需要利用其他信息和计量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计量技术的多样性,会计人员在选择这些要素时都可能有主观臆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影响,而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过低也是我国会计发展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四、对策与建议      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技术不够成熟,市场不够规范,因此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采用了谨慎性的原则。但公允价值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应用,这已是会计理论界的共识,为了促进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会计理论研究   会计理论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对会计的核心概念进行研究,并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会计概念结构,从而达到指导会计实务的作用。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来说,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有待于相关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因而完善的理论比市场建设更重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正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需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准则框架,这是推广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基本保障。      (二)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上是立足于交易价格,是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价格或者是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并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作出严格的规定,这种谨慎性的原则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特征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全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资源能够在市场上有效流动,特别是要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提高市场的有效性,使市场能够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价值,这是推广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此外,还要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人员应用公允价值的能力。这些都是健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公允价值应用的基础。      (三)不断完善会计准则的实施细则   新会计准则引进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但它本身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而且行业之间又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些都使公允价值在应用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根据中国的国情,针对特殊的市场环境和具体的行业特点,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实践中拓展公允价值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要做好模拟试点,测试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并根据在试点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断地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保证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