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会计计量与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关系的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07-10-09 点击数:1620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简介: 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企业发行债券的重要步骤,债券评级对会计信息具有依赖性,而会计信息的计量属性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不合适的会计计量属性会对债券评级造成负面影响。本文结合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特点,通过分析会计计量对信用评级的 ...
简介: 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企业发行债券的重要步骤,债券评级对会计信息具有依赖性,而会计信息的计量属性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不合适的会计计量属性会对债券评级造成负面影响。本文结合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特点,通过分析会计计量对信用评级的误导因素,认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可以提高债券评级的可靠性和客观性,促进企业融资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资信评级机构根据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对社会公开发行债券筹资的发债人的整体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判断发债人届时偿付债务本息的能力,进而对其违约可能性进行科学评估。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在较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于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特别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及上市公司公开的市场信息。披露合理、反映真实的财务信息在评价公司发行的债券信用等级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一)会计信息的历史性依据发债企业的成长数据是预测企业将来业绩、进行债券评级的重要依据。而企业的许多数据都是通过会计信息载体得以披露的,会计的特征之一是其只对已经发生的业务做出计量和记录,记录企业在近年来资本实力、偿债能力和经营成果等。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准则明确肯定会计信息的历史性特点。   (二)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为《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包括为评级机构提供会计信息。企业通过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使所发行债券的评级在时效性上得到了保证。   (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基础会计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企业信用定级的客观基础。   (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基础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基本准则》明确指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础上,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对于评级机构为同一行业的不同发债企业的评级是非常关键的。   (五)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基础会计对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属于本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或事项,都要进行全面的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由于会计信息来龙去脉的完整真实反映,使得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更全面的揭示了发债企业的各方面经济信息,为提高评级结果的正确性提供了帮助。   二、传统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近年来大量创新金融业务不断涌现,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影响日益增大。因创新金融业务衍生出的许多金融工具通常属于履行中合约,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无需付出初始净投资或初始净投资很小,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标的资产和负债转移也通常要到合约到期或者履行时才能实现。如果严格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这些金融工具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在合约取得及履约过程都难以得到确认,资产负债表将无法反映这些交易信息(包括相关的风险信息),从而使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给评级单位的定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实务中企业通常面临着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这些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可能已经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但是实际履行义务的时间是在以后会计期间,而且履约的时间或者需要偿付的数量并不确定,会随着未来有关事件的发生与否而发生改变。如企业为所售产品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企业所承担需要在未来支付的养老金义务等。如果严格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些将在未来履约支付时间或者金额不确定的负债将难以入账,被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要反映这些负债,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按照恰当的方法,采用估计的应付金额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方法来,确认和计量这些负债。《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要求企业必须对于时间或者金额不确定的负债(即准备),在符合规定的负债确认条件的情况下予以确认,其金额应当按照以资产负债表日履行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计量,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统计上的“期望值法”(在涉及的现时义务为多项的情况下)或者最可能结果法(在涉及的现时义务为单项的情况下)予以确定。显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核算技术的进步,历史成本计量标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会计计量手段的变更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乃至企业债券的评级。      三、新会计准则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分析      (一)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区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指出: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后又补充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它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一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一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一无形资产》等各具体准则中,均分别以“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详细阐述了不同资产项目在不同时点应该采用的计量方法。为保证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新会计准则仍然强调在大部分资产的初始计量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但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相关性,某些能“持续可靠”获得公允价值的项目,建议改用“公允价值”,如“投资性房地产”;对于能取得“确凿证据”的项目,建议采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存货”。针对这些规定,在进行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时,评级公司应在初次评级后切实做到跟踪评级,密切关注所评级债券发行方会计信息的变化,了解其会计信息计量属性变动的原因,避免发债企业利用计量方法的更改操纵会计利润,虚高信用等级。 (二)明确了计量属性可供选择的种类 《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指出: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其中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在以上计量属性中,除了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外,其它都是以价值形式体现的计量属性。价值属性主要应用于经济学领域,财务会计和经济学在计量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反映成本;后者反映企业的价值。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讲,与经济学家的价值概念不同,会计人员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了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和可选择范围,而旧会计准则中并未单独进行说明。而且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中对于上述计量属性的使用范围基本有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新准则中部分有关资产的具体准则中关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所采用的计量属性简单归纳。《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指出: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显然,新会计准则对于资产计量属性的规定比以往都详细而周到,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初始计量中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后续计量中多提出了其它种类的计量属性,使得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从理论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由于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实践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在对评级对象进行信用评级时,评级人员也就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洞察能力,不但要了解企业计量属性改变的原因,更要明确由于计量属性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指标的影响乃至对评级结果的影响。   (三)强化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要性公允价值可谓是该准则中除历史成本以外出现较多的计量属性。首先,个别资产要素在初始计量时要求采用。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有关条件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人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其次,在某些资产要素的后续计量中也明确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指出: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还指出: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转为成本模式。首次大规模的提倡采用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典型表现,对于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而言,利好方面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业进一步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不利的是在现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文献中,除了对公允价值给出定义外,对在实务中应当如何确定公允价值较少给出具体的应用指南。这里同样会较多地借助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四、国际经验的借鉴      (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IASC) 从1982年的IAS16开始,IASC/IASB发布了一系列将公允价值运用到不动产、租赁、养老金和企业合并等项目的会计准则。如1999年的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了以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的具体做法;2004年修订的IAS16《不动产、厂房和设备》规定主体进行后续计量时可选择成本模式和重估价模式;IAS40《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主体可以选择以成本减去折旧或者公允价值(脱手价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化立即在损益表中确认;IAS41《农业》将公允价值会计运用到农业方面,比FASB更进了一步;IFRS2《股票基础的支付》规定在支付日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有以权益清算的股票基础的支付以及以现金清算的交易,公允价值的变化在损益表中确认。   (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特性,并将这一立场在1998年发布的针对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业务的SFASl33中作了充分说明,但遭到金融实务界的强烈反对。但FASB还是发布了这一推行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Zeff,2004)。除了针对金融工具项目的会计准则外,美国FASB也发布了一系列针对资产和负债项目运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如SFAS114《债权人对贷款减损的会计处理》准则,要求金融机构按照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按照贷款的市价或其抵押物的公允价值,对已经发生价值减损的贷款重新计价,并将减损计入当期损失。如果其预期现金流量再度发生变化,金融机构必须对这些贷款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SFAS114是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上的一大飞跃(Zeff,2004)。   (三)英国2004年,ASB发布了一系列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包括内容基本上与IAS32和IAS39相同的FRS25《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和FRS26《金融工具:计量》。FRS25就披露和列报两个方面对FRS13的规定作了修正,要求增加信用风险的披露,对货币风险的数字信息则不作要求。FRS26填补了计量方面的空白,要求所有交易性的衍生工具以及金融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变化在损益表中确认;而所有其他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损益在总确认收益表中确认。英国对重估增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有形资产上,企业对重估增值的项目和时间选择比较随意。1999年的FRS15《有形固定资产》规定企业有权对有形资产进行重估价,被重估价的有形固定资产的账面金额应该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价值。   (四)澳大利亚2004年,为了与其第4号政策报告书“国际趋同和协调政策”相一致,AASB在重新修订的IAS32和IAS39的基础上,发布了AASB132《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和AASB1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并于2005年开始实施。澳大利亚处理重估增值问题的系统性比较强,重估增值可应用于有形资产、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上市公司至少每三年对非流动资产根据估定市价进行重估,而且必须针对同一类别中的所有资产(Aboody等,1999)。2001年的AASB1041《非流动资产的重估价》规定,非流动资产可以以成本或公允价值计量,重估价会计处理方法与IAS16一致。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