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制度现代化
发布时间:2007-09-17 点击数:1015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简介: 会计制度现代化是随着信息技术在财会领域的深度应用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现行会计制度在体例设计上存在明显缺陷,满足不了信息化下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因此,为缓解会计制度与信息化环境的紧张局面,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从形式到结构再到内容 ...
简介: 会计制度现代化是随着信息技术在财会领域的深度应用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现行会计制度在体例设计上存在明显缺陷,满足不了信息化下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因此,为缓解会计制度与信息化环境的紧张局面,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从形式到结构再到内容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会计制度的现代化。会计制度现代化具体包括制度内容完整化、制度表述现代化和制度数据信息化等三个方面。
会计制度从它产生的那天开始,就在不断经历着变革,而每次变革都是迫不得已地受到环境变化的驱使。会计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他相关环境有直接联系,而社会经济环境是一个宽泛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当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也对规范财务会计与报告的《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下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为缓解会计制度与信息化环境的紧张局面,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从形式到结构再到内容对《制度》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会计制度的现代化。会计制度现代化具体包括制度内容完整化、制度表述现代化和制度数据信息化等三个方面。
一、制度内容完整化
《制度》在体例设计上存在明显缺陷,满足不了信息化下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应完善对会计信息化核算的规范。按《会计法》中有关会计核算的原则性要求,会计制度应包括如下基本规范内容。
1、会计制度总则
会计制度总则是指会计制度的概述部分,主要内容应包括: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意义及适用范围,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工作任务,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核算一般规则、记账方法、计量单位与会计分期,会计档案的建立与保管,会计制度的实施等。
2、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会计制度中应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以指导会计科目的设置。科目编号应按变现性、流动性和重要性以及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进行分类排序,以有利于确认科目性质、帮助记忆、方便信息化处理;科目内容及性质说明应简单、明白,确定会计科目与报表项目时应一致;制定会计科目名称、分类及编号表;举例说明每一科目性质及其应用范围等。
3、记账凭证的格式和应用
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作为初始会计信息的载体,其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更为突出。按不同的标准,记账凭证可以分为多种,并且信息化凭证与手工凭证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制度应对每种记账凭证的格式作出强制性的规范,并适当明确各自的应用范围,编制规则当然也应具体阐明,其规范内容还有记账凭证发生错误时的处理方法,以自制原始代替记账凭证的规定,凭证的传递程序及要求,手工凭证的整理归档及电子凭证的备份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凭证种类,将原始凭证中的一般数据转化为会计语言,为后续数据加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源。
4、会计账簿的格式和应用
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社会经济越发展,账簿组织的建设越完善,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科学合理地确立账簿规则,是会计制度规范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会计制度的账簿规范主要包括会计账簿的种类,各类账簿的格式和使用说明,登账方法,记账过程中错账更正的处理,对账和结账的要求及方法,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特殊规定等。
5、示范分录
会计分录是会计事项的转换器,其记录载体是记账凭证,是会计的初始确认、计量和记录,属于会计制度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其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故会计制度中称其为示范分录。理想的示范分录应具有分录的一切要素,包括金额要素,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会计分录,而不能像《制度》那样缺乏金额支撑。该示范分录应基于一个虚拟的会计主体所列举的主要会计事项,配合全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可实现示范分录的信息化数据处理,进而为会计制度的报表规范提供数据源。
6、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应用
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会计制度规范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报表的组成,即企业对外和对内披露的会计报表种类,报表格式,编制依据,编制要求,编制方法,在文字说明的同时辅以相应的示范分录一体化数据支撑,进行信息化编制和查询。
7、会计核算形式
会计核算形式是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是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的组织方式。主要内容有:使用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种类和格式;各种凭证和账簿之间的关系;审核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综合的会计事务处理流程。这些内容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我国目前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种: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和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各种会计核算形式,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各种核算形式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至于会计事务处理流程一般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会计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人工记账与信息化处理方式,按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设计流程图,以指导企业正确进行会计核算。
8、附则
会计制度的规范内容除前述几项以外,其他规范内容应列入附则。
任何最简单的会计制度,都应该有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示范分录、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形式六项规范内容,前五项是五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也是会计制度的核心,而由会计核算形式把它们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会计制度的完整体例结构。
二、制度表述电子化
会计制度的表现形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实施的成本及效果,是会计制度设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现行《制度》文本采用纯纸质形式,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是资源上的耗费,增加了宣传和学习成本,并且不利于广泛传播,与信息化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其次是带来普及应用方面的难度,纸质介质使若干设计理念无法体现,许多设计初衷无法表达,可理解性及操作性存在不少问题,难以达到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再次是实施效果上的问题,这其实是由第二个问题所带来的后遗症,前述不足使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制度》的纸质形式进行信息化改造,改进后的会计制度将采用当今流行的磁介质形式,具体表现为制度文本的电子化,主要包括会计科目、示范分录及会计报表表述的电子化。这样,不仅节省了资源,而且也使在纸质形式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三、制度数据信息化
《制度》在规范会计分录与报表编制上都只有文字说明,且相互严重脱节。分录规范不过是一些毫无金额的个例,虽然规定得比较详细,但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整体数据,在诸多问题上难免使人产生误解,特别是规范的多借多贷复合分录使人费解。而编表指南涉及的会计报表不全,某些编表指南的系统会计事项太少,业务覆盖面狭窄,甚至部分数据雷同,很难准确把握制度规范的精髓,导致制度实施多年仍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使会计制度的具体规范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制度在指导具体会计核算时的示范作用,需要将相应的整体数据充实到制度规范中去,实现制度的数据一体化,主要包括示范分录和编表指南相结合的数据信息化。具体方法是:构建一个虚拟的会计主体,精心设计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事项,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数据模板;然后利用全通用会计信息化软件,配合制度规范的文字说明进行分录举例和报表编制,实现示范分录的数据与报表编制的数据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化。这样,既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又易于维护、方便演示,并将事项、分录、记账和编表有机结合,形成整体,从而使得分录举例与编表指南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会计制度从形式到内容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