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审计论文
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对策
发布时间:2007-09-23 点击数:1024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职能实现的效果,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也成为衡量全部审计工作优劣的标准。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它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下面,本人就如何加强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从 ...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职能实现的效果,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也成为衡量全部审计工作优劣的标准。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它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下面,本人就如何加强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编制好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部门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项目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对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报送审计报告全部过程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是用于指导整个项目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起着“龙头”作用。   1、审计方案编制前要深入调查,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情况、职责范围、业务经营情况、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等,并要求被审单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积累基础资料而形成的,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难以制定出高质量审计方案。切忌对调查掌握的情况不作认真分析,就作为制定方案的依据。   2、审计方案内容要具体、有操作性。方案编制的核心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审计人员要准确把握,在占有被审计单位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内容详尽、指导强的审计方案必须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安排时间,如何组织力量,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探索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手段、技术和方法,在哪些方面出成果,求突破等等,这样的审计方案就是一张摆兵布阵的作战图,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才能按图索骥,易于操作。   3、审计活动的实施要严格按方案进行操作。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人员要按照方案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审计工作,切忌把方案搁置一边,操作时随心所欲,凭经验审计,老套套,凭感觉,审哪算哪,出现方案和审计“两张皮”的现象。      二、规范好审计工作底稿      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无疑是高质量审计报告的最有力保证。审计是一门证明学科,审计的过程就是收集审计证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查出问题的所有相关事项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等审计证据的载体,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证明内审人员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证据。离开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审计记录,审计无从谈起。没有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将受到怀疑。审计工作底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底稿是控制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   1、审计工作底稿要做到逐事逐项编写、一事一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无论有无审计发现都要按方案要求的内容逐事逐项编写,有审计发现的做情况记录,无审计发现的做工作记录,一事一稿,完整地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部过程,以达到审计监督、评价和建设的作用。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审计人员仅仅对审计所查出问题的取证记录进行整理归类,编制出审计工作底稿——情况记录,对没有发现问题的,或弃之一边,或现场审计结束后补写审计工作底稿——工作记录,这样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不能完整地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部过程,容易造成或是取证不到位,或是隐瞒截留问题的错觉。   2、审计证据要有相关性、充分性。审计证据是指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基本证明材料。它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计证据主要有: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有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文书、合同、协议、会议记录、往来函证、公证或者鉴定资料等。审计人员一般职业习惯是重视前者,忽略后者,容易造成取证的相关性、充分性不够。结果是从账面上查出的问题,没有其他资料相互印证,被审计单位一辩解,易使问题难以定性,甚至被糊弄过去。   3、审计工作底稿的结论要明确。不同的审计项目、不同的内审人员对同一工作底稿记录的同一审计事项会做出不同的描述。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合理地保证所表达的专业判断意见的恰当性,防止措辞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不要使用,重点要突出。审计结论是一般问题的可作简略记录,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应当作详细说明。   三、撰写好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全过程的反映,是审计提供的最终产品。审计工作公正与否、审计质量的高与低,都能在审计报告中得到集中体现。同时,审计报告也是审计项目组全体人员的工作结晶,是审计产品价值的最终体现,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最终控制环节,作用十分重要。      1、评价内容要全面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审计意见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公正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依据审计有关规定,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收支情况、经营效益情况及其内部控制制度等作出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增加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及个人遵纪守法、诚实报告情况等。不少审计项目为了规避审计风险,对审计事项不作评价,或者评价不全面。审计不仅对问题要揭示清楚,原因要分析明白,建议要切实可行,评价还要讲究公正。评价最能体现审计质量的高低,最能反映审计工作是否实事求是,是否客观公正。评价一定要有依据,要有出处,要评价审计范围内的事,不能凭空议论,更不能言而不实。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能前后矛盾,不能言过其实,不能偏离审计职能,也不能含糊其辞。      2、评价依据要充足   审计评价是建立在大量审计取证资料基础上的,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支撑,审计评价是站不住脚的。按准则规定,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或证据不足、或评价依据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作评价。评价应避免面面俱到,对一些与经营无关的业绩不要妄加确认,不带感情色彩,防止措辞绝对化。      3、定性标准和定量指标要统一   纵观当前,报告内容“套话”多,在肯定成绩时照搬被审计对象的工作总结或个人述职报告,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或被审计人的陈述不做去伪存真的甄别,审计评价泛泛而谈,同一份报告出现了定性标准和定量指标相矛盾的问题,这都是审计人员撰写不够认真所致,把撰写审计报告当做应付差事。同时,建设银行的内部审计还缺少审计事项评价准则,也无衡量标准,审计人员不好把握,出现了不同审计人员、不同审计项目,对同一事项作出不同评价的现象。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影响了审计质量。      4、重视对审计报告的复核工作   审计报告的复核审定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多少年来审计部门一直比较重视这个环节,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的做法。从严格控制审计质量的角度来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每个审计报告都必须进行复核。二是完善审批制度,由哪一级审计部门组织实施的项目,经项目组复核后的审计报告应提交主管领导审核批准,重大审计项目或者一般审计项目中特别重大的问题,应由主管领导决定提交领导办公会议讨论批准。三是加强审计复核工作。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需要制定内部审计复核工作方面的制度。制度除明确复核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外,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2)审计程序是否正确,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3)收集的证明材料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4)审计发现问题定性适用的审计依据是否正确;(5)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6)审计建议是否有利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7)复核后,需对复核作备忘录,便于分清责任。      5、审计建议要有全局性、针对性   审计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为宏观决策服务,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从微观入手,把问题查深查透,抓住典型、解剖麻雀;从宏观着眼,把审计发现的问题放在经营管理的大环境中去把握分析,用发展的、系统的、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冲破就事论事的狭隘眼光的局限,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实事求是、积极慎重地作出审计处理意见,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立足于完善体制,健全监管、规范秩序、提高效益,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建议,标本兼治,改变审计建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状。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