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探析
发布时间:2007-09-11 点击数:1349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中国会计准则走到今天确实来之不易,它不仅是会计规范模式转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两种不同的会计规范思维方式较量的结果。中国会计准则发展至今,既有成效又有问题,成效是显著的,但问题也不少,因而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去向,就成为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会计准则是指导财 ...
  中国会计准则走到今天确实来之不易,它不仅是会计规范模式转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两种不同的会计规范思维方式较量的结果。中国会计准则发展至今,既有成效又有问题,成效是显著的,但问题也不少,因而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去向,就成为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会计准则是指导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以及财务会计处理程序的指针。”[1]在此,笔者想结合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问题,分析我国会计准则面临的未来环境,以期提出会计准则完善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完善中国会计准则的总体思路——走中国特色基础上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一 我国会计准则所面临的问题   1.基本会计准则功能不够清晰   在理论界,一般认为基本会计准则相当于西方国家的概念体系的框架结构,是指导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纲领。但是现在看来,基本会计准则虽然具备了“会计准则纲领”的作用,但其功能远不及西方国家的概念体系和框架结构。基本准则体系不够完整,概念表达不够严密,急需进行全面修定。有不少专家批评我国的会计准则语言表达过于西方化,不符合我国的阅读习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国的会计理论基础薄弱,从西方引进的一些新概念、新术语未能很好地消化,只好直译过来,造成了用中国文字、按西方表达方式描述概念的尴尬局面。   2.会计准则结构、内容不够严谨   就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言,除了整体上缺少一个强有力的起理论支撑作用的框架外,具体会计准则内容不够严谨,比如确认和计量问题的规定过于原则,从而使会计准则的实施加大了人为的调整空间,具体会计准则的表述方式过于西方化等。   3.准则制定者的代表性不够广泛   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和执行效果主要取决于会计准则的客观性和接受性,而准则的客观性和广泛可接受性的程度又主要决定于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广泛代表性。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缺少会计准则的使用者、影响会计准则客观程度和运用效果的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的代表参与。   二 我国会计准则所面临的未来环境   中国会计准则所面临的未来环境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1.国内环境   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并逐步走向完善,政府机构也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步入改革进程。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将逐渐趋于合理和完善,使得在形成公平竞争环境下,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有了可靠保障。这就要求会计准则要覆盖不同所有制、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并为会计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进行收益分配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完善会计准则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条件。   第二,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使得国有企业产权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不再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而是代之以法律手段,经济管理法制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就为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国际环境   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信息产业革命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不断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又称为“新经济”,认为美国近10多年的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新经济”,而“新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建立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会计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相应地要求会计准则的制定有一定的前瞻性。   第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也蓬勃发展起来。电子商务是由美国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的,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者结合的成果。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会计领域的变革——网络财务。在网络财务环境下,由于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企业内部管理如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企业外部使用者都可以便捷地通过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信息网络系统获取财务信息等。这就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求会计准则要规范会计信息的使用方法,并确保个别会计信息的保密和可靠。   三 我国会计准则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   面向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已不仅仅是如何就会计准则的现状加以改进的问题,结合会计准则环境的巨大变化,提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会计准则发展目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结合以上论述,我国会计准则完善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应当是:建立一套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相适应,与国际会计惯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相协调,充分体现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要求,形成结构严谨、内容完整、逻辑一贯、高效实用、集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管理方法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并紧跟国际化趋势的会计准则理论和方法体系。   为此,从现在开始,中国会计准则的完善与发展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对已经实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即将出台实施的会计准则,在体系结构、内容方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在现有的中国特色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与国际会计惯例尽量协调一致,并逐步取消会计制度。   第二步,紧跟会计准则国际化步伐,对会计实务中一些重要的问题和项目,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及时拟定新的会计准则项目,尽可能使会计准则体系保持完整的结构,做到不虚设、不遗漏。   第三步,结合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特点,在条件成熟时,拟定与高新技术相适应,符合网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会计准则。   四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基本思路——走中国特色基础上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因为决定中国会计去向的,最终就是中国经济的走向。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反过来又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制度改革也进入了高潮阶段。因此,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展开对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合理吸收,同时对现存的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进行辨证思考,使正在建立中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真正能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中国国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辉煌灿烂的明天。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法规体系   会计准则属于法律规范的范畴,它与相关的法律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完善与发展会计准则,一方面必须有与之配套协调的法规体系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必须理清各种法规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作为会计法规体系的母法,起着统驭作用;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相关的内容进行规范;其他经济法规为会计准则作依托,对会计行为以外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在“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管理模式改变以后,财务通则与财务制度的内容可融入有关的经济法规中去,因为财务管理已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并由企业自行操作,其涉及的国家有关要求可在公司法、税法等得到体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应实现并轨,根据企业会计具体准则,对现有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行适当修改,经试行后将会计制度归并为会计准则,以准则取代现行会计制度。   2.改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在总体上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保密性和依附性。所谓保密性,也就是我国会计准则起草拟定的整个过程对普通公众而言都是保密的,缺少多次征求意见的环节。对于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背景材料和讨论情况,则更是很少向外界披露。为了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研究水平,也为了不断改进我国的准则制定工作,适当地公开准则制定程序是非常必要的。所谓依附性,是指在整个准则制定过程中对政府机构的依赖。当然,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本身就是一个官方机构,依附于官方的意见是必要的。但是,就准则而言,它又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过程。如果其中涉及到过多的官方干预,则势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准则的技术质量。从我国国情而言,虽然要建立一个超然独立的机构来制定准则不太可能,但适当地增强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应该说还是能够做得到的。所以,在准则制定程序上,可以借鉴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充分程序”的做法,提高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并尽量多发动社会力量加以评价,从而使最终所制定的准则,更好地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在会计准则最终发布之前,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试点,并将试点结果通过一定的媒介予以公布。通过各种类型企业的试点,使得各利益关系人充分意识到准则对各自利益的可能影响,从而积极参与到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来。   3.健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由政府来制定会计准则并保证其实施,效率是较高的,也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但在考虑效率的同时,我们必须顾及公平原则,要充分保障会计职业界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及中外专家顾问组等机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经验,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进一步健全我国的准则制定机构。   第一,成立类似于诠释委员会(SIC)的长设机构,专门负责解释准则的含义,解答准则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目前对准则的疑问都是由财政部出面回答,若改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该项工作,准则的解释会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也更有利于收集各方对准则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建立会计准则的监督机构。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来看,国际会计准则(IAS)的制定深受证监会国际组织的影响;根据美国情况看,证券交易委员会拥有对会计准则的最后监督权和否决权。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组织,但它的工作需要监督,在我国由谁来扮演这个监督角色,证监会或其他组织,准则的主要实施对象是谁,就应由相应的机构来行使监督和否决权。   4.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从国际经验来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需要构建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概念框架是一种基本原则,是一个能引导一贯的准则、描述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性质、功能和局限,由相互联系的目标与基本原则所构成的有机系统。   第一,概念框架的本质是一种基本原则。   第二,概念框架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以确保所有准则的制定都能依据同一基础,从而避免准则与准则间的相互背离和矛盾;二是描述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性质、功能和局限。   第三,概念框架中所包含的基本原则,是由会计记录、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的基本概念所构成的。而对于会计准则制定以及解释和应用中所使用的其他概念,都是从这些基本概念中演绎出来的。   第四,概念框架是一个有机系统,即构成概念框架的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并协调一致的。   5.补充和修定会计准则内容   对我国实务中尚未出现,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出现的经济现象,其准则的制定,在考虑我国经济环境具体特征的基础上,可采用国际上多数国家所应用的比较先进科学的方法,也将有助于我国准则的国际化。同时,理论界应当对此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讨论,进行前瞻性研究,并随时关注国际研究动态,使我国会计准则跟上国际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葛家澎.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会计研究,1999,(5):5.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