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收支分类改革后的财政审计
发布时间:2007-08-06 点击数:1219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政府收支分类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政府收入和支出项目进行类别和层次的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的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一项基础性财政工作。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加全面完整、科学合理的反映 ...
  政府收支分类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政府收入和支出项目进行类别和层次的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的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一项基础性财政工作。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加全面完整、科学合理的反映政府收支,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此次改革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收入征缴、资金拨付、决算编制等多个环节,涉及财政、税务、国库、非税收入征管等多个部门和预算单位,也对财政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人员只有深刻掌握改革的内容,才能在今后的财政审计工作中客观评价政府收支状况,促进政府职能的正确履行,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笔者认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财政审计工作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促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实施。   一、准确把握支出功能分类的归集口径,客观评价政府职能。支出功能分类是此次政府收支改革的核心内容,支出设置的标准是要完整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说明政府究竟做了什么事,是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下政府职能的重要依据。政府职能决定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的反映,也影响着政府职能的实现。财政支出效益审计应关注支出范围是否符合公共财政对支出的要求,是否在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公平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是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为评价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和政府职能履行的合理性提供了直接的数据资料,审计在运用趋势分析对比等技术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数据口径的转变,科学地从现有的主要按经济性质分类的支出科目中按功能归集教育、农业、社会保障等支出,使对政府职能履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科学性。   二、积极推动渐进的政府预算管理改革逐步到位。此次改革虽然牵涉面广,但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按照先立框架、平衡过渡的原则,当前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审计要在把握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推动将科学、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报等环节,促使已经推行但尚不彻底的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改革真正落实到位,使预算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规范政府收支行业,统一调配预算内外资金,完整反映政府职能,加强部门支出责任,提高政府收支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三、创新审计思维方式和审计技术,促进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更加科学,为开展计算机审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收入科目包括6类49款354项750目,通过对财政总会计、国家金库、税务等部门征管核算系统电子数据,可以从总体把握收入的规模结构、来源渠道、变化趋势,判断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包括17类172款1152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分为12类96款,与部门编码结合,可以多维分析政府各部门履行了哪些职能,支出是怎么花的,评价政府支出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将相关的收支科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评价收支的平衡状态和自结程度。审计人员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同时,应力促财政部门以收支分类改革为契机,建立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全过程,支撑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宏观预测、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财税信息管理平台。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