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审计论文
试论单位内部管理审计
发布时间:2007-08-20 点击数:1095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当前,在各单位中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主要包括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主要是围绕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未发挥出应有的改善内部管理、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人们往往认为审 ...
  当前,在各单位中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主要包括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主要是围绕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未发挥出应有的改善内部管理、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人们往往认为审计就是查查账、检查发票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对不符合规定的给予一定处罚了事,根本没有把审计与高层次监督联系起来。随着会计委派制的实行和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部门和单位的内部审计还延用以前单一的查错防弊功能就失去了意义。从今后的发展方向看,内部审计应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和提高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转变,要向部门和单位的业务经营领域及管理领域进行扩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其中对部门和单位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其管理职能的发挥情况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和方法,可分为两大途径:一是向生产力要效益,二是向管理要效益。内部审计要从向生产力要效益,发展为向管理要效益,也就是所说的管理审计。管理审计是一种与财务收支审计相对的审计类型,是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审计类型。如果说财务收支审计是以审查基本财务信息为主,那么管理审计的中心任务则是审查管理信息。管理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高层次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管理体制作用下进行的,只有抓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在正常的轨道上高效地进行。因此,通过管理审计可以促进单位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证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管理审计的审查重点是管理素质。它着眼于提高单位的整体功能,从根本上改进组织管理、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为了从单位整体的高度来优化结构,必须提高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为实施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改进方案创造条件。管理审计是审查、评价管理活动的审计。管理审计本身并不具有管理职能,它不是直接的管理活动,而是一种间接的评价控制活动,是审查、评价管理活动的活动,而不是重复或代替单位管理部门的工作。但是,管理审计也应参与到单位的管理中去。   单位的内部管理审计是以改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单位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及效果,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促使生产力要素的更好配合,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   单位经济活动业绩的好坏、内控制度的有效,其根本原因取决于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对单位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就显得很重要。加强内部审计,特别是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可以帮助单位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避免损失浪费;帮助改善管理,明晰资产产权,维护合法权益;帮助正确决策,防范管理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是单位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有新的审计理念,要有创新精神,对单位的行业情况、运营环境、经营和决策过程等要非常了解,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全新的要求。在现阶段,要搞好内部管理审计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转变观念。   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单纯的账务层面上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必然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必然将扩展到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内部管理审计能够帮助领导更好地履行其职责,监督单位内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的经营情况。因此,单位领导要转变内部审计只是查账的观念。   2.合理设置内审机构。   目前各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样的设置,内审机构一般不会对同一级的科室进行审计,而只会下审一级,如果没有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就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因此,要促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及权威是当务之急。为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确保审计的覆盖面,使审计报告获得重视并促进被审计对象针对审计建议采取恰当的行动,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单位的财务部门分离、与单位的管理脱离,设置上独立于其他各个职能部门,由单位一把手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才能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有助于审计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   3.内部审计人员要有更高的知识面和业务水平。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多数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审计手段落后,计算机程序审计、网络信息审计涉足甚少;审计理论钻研气氛不浓,对国际内审准则、内审发展状况、经验技术等知识了解甚少。要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将审计范围从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即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统计、经济活动分析、税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宏观意识;第三要加强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方面的改进和发展情况,通过提高应变能力和总体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本着对单位负责的态度和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另外,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与被审计人员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   4.要有明确的审计方向和审计目的。   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时,不应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内部管理审计的目标重点应放在经济资源利用、开发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上。   5.要处理好内部管理审计与服务的关系。   内部管理审计也是一种服务,而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要摆正位置,清楚自己是单位的一员, 不能凌驾于单位利益之上,在思想上要认识到服务是内部管理审计的活力所在,对审计的事项要进行全面了解,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部分有重点地、客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运营秩序发挥作用。内部管理审计应该把审计与服务融为一体,寓审计于服务之中,有效地发挥内部管理审计与服务的作用。   6.要与其他种类的内审项目结合起来。   我们强调要开展内部管理审计,不是说其他项目的审计不重要。内部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作为经济责任的内容之一;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际上也包含了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对内部管理审计中审计建议采取恰当的行动,必然会体现在效益审计中。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