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审计在解决企业财务问题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07-05-16 点击数:1282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 社会审计是当前我国审计体系的主流之一,它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为了解决目前企业不断出现的财务问题,提高审计质量,就要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审计行为监控机制,完善和发展社会审计
一、社会审计所发现的企业财务问题
(一)验 ...
社会审计是当前我国审计体系的主流之一,它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为了解决目前企业不断出现的财务问题,提高审计质量,就要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审计行为监控机制,完善和发展社会审计
一、社会审计所发现的企业财务问题
(一)验资中存在虚报资本的问题
在社会审计的工作中,资本验证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并不十分复杂,但如果验证工作不细致,草率从事,仍会出现很大的风险。验资风险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使用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具体表现丸伪造账表凭证等资料,请有关部门出具假证明,虚报资产;伪造数份出资证明书等,用同一资产作多个公司的资本;采取迂回汇款、抬高设备购价等手法用中方资本作外方投资等。
究其原因,还是投资人有虚假出资的市场需求,因而不断挖空心思来规避法律和行业监管,同时密切关注行业的监管动态,以便乘虚而入。
(二)一些上市公司被拒绝发表意见的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到委托人、被审单位或客观环境限制,审计部门不能获取必要审计证据,以致无法对会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时,只能放弃发表审计意见。一般情况下,拒绝表示意见极少出现。而1998年年报中竟有14家的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令人惊讶。深入分析其中原因,被拒绝表示意见的理由主要有: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审计证据不足;资产净值难以确定;未决诉讼持续经营难以为继等,从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面临的严重问题。其中,未决诉讼的原因,即有些上市公司涉及大量诉讼案,因此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在这些诉讼案中,有的是公司本身经营状况恶化、无法偿债所致,有的则是为其他公司提供信用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引起,因此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并不为过。同时,也有两家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在董事会报告中,就持续经营难以为继的理由表示不赞同注册会计师的意见。
(三)企业在年报中存在的问题
1.货币资金账实不符。表现在:年末一般不盘点现金,现金的账面余额与现金的实有数不符;由于存在出借账户、隐瞒不正当收支、公款私存和套转现金等行为,不提供银行对账单、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差异较大或存在长期未达账项等,使银行存款余额与账面数不符。
2.应收款项占用资金量过大。应收款项中的相当一部分不是由真正销售产生,常见的错弊有:股东投资不到位或抽逃资本,以借款的形式挂在“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上,三年后伺机作坏账处理;虚假销售,下年初做退货处理;收到欠款不冲账,列入“小金库”;不计提坏账准备;长期应收款无法收回也不做坏账处理,借以粉饰财务状况在“其他应收款”中隐含长期投资项目,在收回投资收益时冲减其他科目或将收益直接转存,形成“小金库”;隐含非法活动,将资金划出以从事私人牟利,如炒股、以个人名义注册公司等;隐含各种损失,借以粉饰经营成果。
3.随意调节利润,如:折旧计提不实,企业为了少交所得税而多提折旧或为了减少账面亏损少提折旧,将任意调整折旧政策作为调控利润的手段和杠柿递延资产的构成和摊销不合规,将不应列入递延资产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列入以调增利润;通过延长或缩短摊销年限的方法,不摊、少摊或多摊递延资产来调控利润;用待摊费隐瞒或加大亏损,将待摊费用作为隐蔽亏损的避风港,把发生的大笔费用挂人该账户,不在一年内及时摊销,从而形成了潜亏;应摊销的费用不摊、少摊、多摊,以调节利润。
4.收入不入账,偷逃税金。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只开不正规的内部收据,借以不入账、逃避税务部门的检查;将收入挂在应付款、预收款上,长期不转销;用产品兑换原材料及抵偿债务时,不做销售处理;销售副产品、展销品、试制品,未办理入库的残次品、自制半成品等直接冲减成本而不作销售处理;销售边角余料或利用边角余料生产的产品,不纳入会计记录,而计入“小金库”。
5.随意结转销售成本。常见的方法有:在分配生产费用时,故意少留或多留在产品成本,调节产成品成本,进而影响产品销售成本;将收到的销售款直接冲减生产成本或将产品成本直接转入往来账户,隐瞒收入和成本;违反配比原则,少转、不转或多转产品销售成本3随意变更费用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借以调节产品销售成本,造成了成本数据的严重失实。
6.纳税所得额计算和应交税金不正确。如对应做调整的超标准工资费用及附加费用、白酒生产企业等的广告费、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超标准的利息支出和捐赠支出等,不做纳税调整,或不按规定调整;各种财产损失不经税务机关批准,直接计入损益,不做纳税调整;不按规定年限弥补亏损,将税后弥补亏损改为税前弥补,偷逃企业所得税。
之所以在年报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有的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活动简单,内部控制通常比较薄弱或不够健全,管理工作包括会计工作缺乏依据,或执行起来打折扣甚至根本不执行,增加了错弊的可能性;有的企业因投资主体不多,所有权往往集中在少数个人手里,加之企业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密切相关,投资者就很有可能为了企业或自己的利益而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利益;有的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合一,企业主和少数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却受到企业主和少数管理人员意志的支配,容易产生主观武断、盲目决策、践踏内部控制等情况。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也会导致审计的基础薄弱,使审计工作量加大,审计风险增加。
二、社会会计对企业财务问题的对策
(一)验资中避免欺诈的对策
1.制定验资计划是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在验资中受到欺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验资计划是按照验资委托书的内容和要求,对验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做出的规划安排。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后,应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严密的验资程序和工作计划,并在验资程序计划中列出详细的工作步骤。
2.对客户提供的证明其投入资本的文件资料,应根据资料的不同来源等情况,采用鉴别、查询、核对等方法来辨别真伪,若投入资本是现金,则现金必须解人事务所指定银行验资专产,待事务所账户正式收到现金投入进账单后,才能确认此款已收到。
3.为防止客户的实物出资与文件资料所列的数额不符,审计人员应深入企业,运用盘查、复核、鉴定、查询等方法查验其已作投资的资产的数量、质量、价格和产权归属。
(二)对上市公司未决诉讼等问题的对策
与往年相比,年报审计报告中较多发表拒绝表示意见的原因,除了上市公司本身在财务与经营上存在较多问题外,也与审计环境变化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制环境的变化,相关法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观念和责任也进一步增强;二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使审计规范更加明确,注册会计师有了较完整的执业依据,执业水平有所提高;三是政府部门意识到注册会计师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因此,可以看出,根据在审计过程中接触到的实际情况,只要能够合理地确定因某些特别重大事项导致难以对会计报表整体表态,就可以对上市公司年报拒绝表示意见。
(三)年报中应采取的审计对策
1.审计计划阶段
首先,慎重接受委托。审计主体在接受客户委托时应初步调查客户的委托动机和信誉情况。一般对以下几种情况应考虑拒绝接受委托:(1)会计记录不完整,使会计报表审计缺乏必要的审计证据,不能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2)内部控制不存在或没有有效执行,使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弊的可能性很大,审计人员承受的审计风险大;(:)管理人员品行不端,不讲信誉,弄虚作假和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弊的可能性大,审计风险高。当然,如果审计人员认为经过详细审计可以有一定把握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而被审计单位也愿意支付追加的审计费用,则可接受审计委托。
其次,审计目的要有所偏重。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任何企业的审计三性都要均衡考虑,有的企业自身的客观情况决定审计时目标应有所偏重,目前应较多关注“合法性”审计目标。
再次,适当了解内部控制。在审计中,应适当了解客户的内部控制,除了了解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还应观察和了解其有关活动的运作情况和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方式,这是每次会计报表审计都必须执行的程序。
2.审计实施阶段
首先,采用主要证实法作为初步审计策略,考虑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有的企业内部控制不存在或失效的可能性较大,控制风险较高,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较详细的实质性测试,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其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获取有效审计证据应重点关注下列事项:(1)重点关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有: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递延资产、预收款项、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此外,还应对资产有无抵押、有无账外资产和负债的完整性予以特别关注。(2)对损益表的审计应先采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将有关项目的金额与以前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对存在较大波动的项目,重点分析其波动的合理性,并追查至相关账户及凭证,调查交易事项。如通过分析净利润增长和营业收入的增长,发现本年度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但净利润没有增长或增长缓慢,则可判断企业夸大成本费用、隐瞒利润的可能性大,应实施相关分析,重点审计成本费用和收入账户,以最终揭示问题的实质。
再次,加强对重要交易事项和复杂业务的审查。一些重要的交易事项如一次性支出较大的业务、没有合法单据的业务、怀疑是私人支出的业务等,都需要特别关注。同时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其会计有可能涉及的复杂业务充分了解,重点检查这些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审计报告阶段
首先,重新评价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有的企业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都比较高,进入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必须对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重新评估,评估时要密切联系管理当局的态度、意向、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弊的金额和数量等,来判断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其次,恰当地发表审计意见。审计人员以经过整理的审计工作底稿为依据,根据被审计单位是否接受其提出的调整意见等情况,确定审计意见和措辞。
三、社会审计的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和法规体系的完善,民营企业规范地走上公司化道路。其经营管理者为了向所有股东或投资者汇报并分享公司所得,就聘请具有“双向独立”、有一定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进行鉴证。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大,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警察”。可见,社会审计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监督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并以其“独立性”、“职业化”的突出特征占领审计市场。
(一)审计模式的发展
1.社会审计主体模式的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注册会计行业走向国际化,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培养、发展名牌注册会计师和名牌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并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以注册会计师智力资本为前提、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集团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以行业自律与法规监控相结合的宏观管理体制。
2.审计行为规范模式的完善
合理有效的行为规范模式,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法律体系,第二层是行业规范体系。所以,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审计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效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以《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为基本审计法规,以《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等行业监控法规为参考的审计法规体系;建立以审计准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
3.审计行为监控机制的建立
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体现,就是审计行为的结果。那么,审计行为结果必将满足审计的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基本职能的要求。所以,若审计行为不当或失控必将引起经济监督失效或失败、经济鉴证无效或不可信、经济评价失真,将给市场经济带来危害,给社会各经济利益关系人带来损害。所以,审计行为监控机制是保证审计信誉、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审计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网络审计模式的发展
电子信息与通讯技术在会计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将为会计师事务所开拓新的服务业务提供商机。随着“电子商场”,“电子商务”的迅速增加,如何验证网上交易的可靠性、减少网上交易的风险性,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二)社会审计的发展趋势
1.社会审计的规模化趋势
会计师事务所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走规模化道路能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使自身形成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牌。1998年度美国五大会计公司雇员总人数达466,000人,最多的一家有146,000人,最少的也有61,000人。在我国,雇员人数在200人以上、年营业额超过4,000万人民币的会计师事务所凤毛麟角。随着我国会计市场的日益开放,国外大会计公司对我国会计市场虎视眈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规模化道路来增强竞争力势在必行。
2.社会审计的国际化趋势
国际通用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的逐步完善将有效减少各国财务实践的分化,促进国际资本流动和世界经济发展。目前国内会计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我国进一步开放的立场,既为境外会计师和会计公司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也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