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07-06-26 点击数:1105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 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就是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并帮助管理者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决策。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因此,笔者认为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中强调成本管理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
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就是为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并帮助管理者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决策。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因此,笔者认为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中强调成本管理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直接对企业进行调控。所以,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即使是讲成本管理,也主要是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考虑,侧重于对产品成本的核算,不注意所耗成本能得到的市场价值,不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功能上做文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或者说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明显显现。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进行成本管理的变更,变传统的被动式成本核算为主动的战略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一、成本管理的重点从孤立的成本转向成本管理战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而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则很少考虑,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下,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企业的产出等于企业的收入。因此,时时、处处、事事都考虑成本费用,机械地降低成本核算费用,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并以成本核算的升降作为考评业绩的重要依据。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收益,这一管理思想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企业必然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降低产品成本上,而陷入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滞后状态,不能为决策提供所需要的正确信息。从而表现出与战略管理极不适应性。
(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因为,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以求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确实,在相关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然而,在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时增加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而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企业必须把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到战略上来,尽管降低成本对企业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依靠新产品开发与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即使成本有所提高,这种战略仍然是可以接受的。传统成本管理把目光过多的集中于降低成本上,没有很好地将成本管理与竞争优势联系起来,就可能使企业丧失良好的发展战略,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形成。
二、成本核算动因不断扩展有助于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一)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成本核算动因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上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如规范、技术多样性、质量管理等。相对于作业成本动因而言,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更大。企业只有真正了解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控制成本。传统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因而,人们往往把成本动因归结为生产的数量。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里,生产数量可通过产品的单位数量来计算;而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直接人工小时数或直接人工工资通常被用作生产数量的替代品。因为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成本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两者的耗费都直接与产品的生产数量相关;而制造费用又大部分是与生产时间有关的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动力费和其他同机器设备相关的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人工工资分配也较合理。至于期间费用常常被认为只有发生期间相关,不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只是直接冲减当期利润。
(二)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制造过程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降低,仅占生产成本的5%~10%,而与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机器折旧费、动力费等需要分配计入不同产品的间接费用又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仍以日益减少的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人工工资的比例来分配这些比例不断增大的间接费用,会使产品成本严重失真。因而,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有必要按战略成本管理观点将传统的单一的数量动因扩展为一系列的成本动因,通过对各种成本动因和相关成本之间进行分配,将单一标准的分配改为按成本的多标准分配,从而正确地分配各项间接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这样才能清晰地揭示哪些产品具有有效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在传统成本管理下未予考虑的一些无形的成本动因,如企业的规模、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甚至厂房的布局规则等,都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更应从战略上予以考虑,因此,战略成本管理将会使期间费用不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传统方法成为历史。
三、成本核算管理范围的日益扩大,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然而,对于处于开放型、竞争性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更有必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内及外的″价值链″,企业通过自身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来进行成本管理,确定企业的不同战略,生产出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强、质量更优、服务更好的产品。将产品生命周按阶段展开,把“上游”与“下游”连贯起来,从而争取成本核算优势,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还要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不仅要通过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过技术工作管理成本。同时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又使成本核算管理的范围向着与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方向发展,如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大背景下,适时生产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科学的引入,使成本与技术密切结合,不但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也开辟了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一)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材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强调的是知己知彼也就是说要在开放型、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既要关注自己,又要去了解别人。既要知道上游供应商的情况,又要清楚下游客户与经销商的情况,并协调好他们的关系,同时更要对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是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分析供应商、本企业和购买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寻求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当企业管理伴随竞争环境的变化进入新阶段,传统成本管理也应该向战略成本管理转变。其次,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是基于战略管理在新的发展时期管理的需要;最后,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将成本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贯穿与整个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全过程;以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来为战略管理服务。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首先,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应服从于战略管理目标。战略管理目标是企业通过战略管理活动所要实现的结果。从战略管理活动本身去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战略管理的整体目标就是要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其各项活动的开展应该有助于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借助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去赢得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其次,战略成本管理目标要符合成本管理系统自身的功能性特征。成本管理系统自身的基本功能就是产生和利用成本信息,以满足决策者的管理需求。最后,战略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还应该落实在企业成本的持续降低上来。尽管企业在不同的时期,由于要实现和维持竞争优势,所采取的成本管理目标、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但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定位主要还是追求成本的持续降低。这也正是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具有耦合性的一面,只不过战略成本管理更强调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有利于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且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借助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赢得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战略成本管理将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点。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无疑会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变得更复杂,但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多媒体信息的共享,战略成本管理将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无疑会给现代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