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谈图书发行企业采用售价核算时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发布时间:2007-01-15 点击数:2778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是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新闻出版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布的。该办法主要对新闻出版业成本费用、收入的确认计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补充了相应的会计科目。 ...
《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是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新闻出版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布的。该办法主要对新闻出版业成本费用、收入的确认计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补充了相应的会计科目。 在核算办法中针对发行企业主要是对发行业存货、收入的核算办法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但对存货售价核算的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 该办法在对发行单位增设的“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使用说明中规定: 1、本科目核算发行企业采用售价(或码价)核算的出版物售价(或码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2、本科目设置“进销差价”、“进项税额”明细科目。 3、发行企业购进出版物验收入库时,按出版物的售价(或码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售价(或码价)与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进销差价),按含税进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贷记本科目(进项税额),按不含税进价,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商品进销差价是指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由于此差价没有实际意义,为了与原售价核算法的内涵一致,进一步将差价分为进销差价和进项税额进行明细核算。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指售价(或码价)与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这样一来使该明细科目核算内容与增值税实行前的商品进销差价核算内容一致,但不符合增值税是价外税的本质要求。另外发行企业以售价或码价核算采购的商品,商品的进价不再进行核算,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的期末结转=(含税销售成本﹣含税进销差价)÷(1+17%)×17%,由于进销差价是根据综合进销差价率结转,而商品价格相差悬殊,各种商品的差价率各有高低,加上不同差价率的商品库存和销售比重不尽相同,必然导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期末分摊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出现,年终在调整进销差价的同时,调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 为了克服上述核算存在的问题,建议: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不含税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核算。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不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商品的销项税额。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的期末分摊: 本月进销差价率=月末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不含税销售收入+库存商品÷(1+17%)],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年终决算前应对各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根据商品盘存表上出版物的售价或码价,与库存商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剔出盘盈盘亏因素后的差额为多转或少转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17%。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上述两个明细科目核算的目的有3个: 1、既保证了售价核算方法的实施,又符合增值税价外税的本质要求。 2、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较进销差价中含销项税额的做法更能确切地反映商品进销差价的本意,体现经营毛利的概念,便于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 3、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直接根据售价(或码价)结转,易理解,易操作,减少了会计核算工作量,更有利于查账和用账。 下面举例说明: 1、进货核算:某书店从甲出版社购入图书1500册,进价1万元,进项税为1700元,码价为2万元。根据图书调拨单、发票等帐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图书 2000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 10000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7094(为不含税的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 2906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 1700 2、销售收入的核算: 本月进行打折销售,实现销售收入12000元,销售图书1000册,码价15000元。 借:银行存款 12000 销售折扣与折让 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 计提销项税额,销项税额=(15000-3000)÷(1+17%)×17%=1743.60 借:主营业务收入 1743.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43.60 3、月末结转成本和商品进销差价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00 贷:库存商品 15000 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中(销项税额)是按码价计算出的销项税额。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15000÷(1+17%)×17%=2180 借: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 2180 贷:主营业务成本2180 假设图书类库存商品期初余额为35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期初余额为12250元,本月进销差价率为: 差价率=(7094+12250)/[15000÷(1+17%)+(20000-15000+35000)÷(1+17%)]=0.411,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15000÷(1+17%)×0.411=5269.23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5269.23 贷:主营业务成本 5269.23 注意:由于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根据商品入库时的售价或码价计算的,所以分摊时采用的销售收入不是实际销售收入,而是已售商品入库时的售价或码价。因而为了核算方便,发行企业的销售核算是以售价或码价及折扣入账,期末一次计提销项税额。 4、假设年末进行盘点,根据图书结存数量扣除盘盈和盘亏因素后图书的码价为39948.70元,帐上结存的图书码价为40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少分摊40000-39948.70=51.30元,调整: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51.3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1.30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商品进销差价下设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年终只需要根据盘点情况调整进销差价即可,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不再调整,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