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应适时完善融资策略
发布时间:2007-05-08 点击数:1648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目标,而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管理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和股东价值的重要关键一环。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优融资决策是动态的,应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出判断与决策。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融资存在着一定顺序,即内部融资优先于外 ...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目标,而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管理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和股东价值的重要关键一环。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优融资决策是动态的,应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出判断与决策。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融资存在着一定顺序,即内部融资优先于外部融资,而外部融资中债权融资又优先于股权融资。优序融资理论的基本点有三个:首先,企业会尽量避免通过发行普通股或其他风险证券的方式对希望投资的项目进行融资;其次,内部融资的收益率需达到股东的投资收益率,因此企业必然明确设定一个目标股利比率,在稳定的股利政策和投资项目不可预测的波动中,当企业内部产生的现金流小于项目的投资支出时,企业首先使用其积累的现金余额;第三,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企业才会计划通过外部融资来解决部分资金需要,而且会从发行风险较低的证券开始。
国外上市公司融资政策特点何在
克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逆向选择行为的融资政策的安排,在资本市场相对完善的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Rajan和Zingales根据Global Van-tage与OECD提供的财务数据计算了西方七国的融资结构,除日本外,其他六国的外部融资都明显小于内部融资;在外部融资构成中,除法国外,其他国家的负债融资净额显著大于其股票融资净额。可见,除日本、法国外,西方主要国家的上市公司融资政策符合优序融资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
有关研究把西方国家的企业融资划分为两大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为主导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及德国为代表的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的模式。
通过对两种模式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以英美企业为代表的融资模式更加符合优序融资理论。经过长期的演进和发展,美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企业制度已非常完善,企业行为也非常的理性化。一般地,美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遵循优序融资理论,即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换言之,企业先依靠内部融资,然后再求助于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企业一般优先选择发行债券融资,资金不足时再发行股票融资。这一融资顺序的选择反映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是内部融资占最重要地位,其次是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最后是发行新股筹资。
我国上市公司外部融资持续走低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内部融资在企业融资总额中最近5年的均值为58%,近5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比例稳定相对应,总的比例变化不大;外部融资———债权融资,近5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39%上升到2004年的26.38%;外部融资———股权融资,近5年持续下降,趋势明显,由2000年的34.91%下降到2004年的16.01%。
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采用不同融资方式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发展到2004年依次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按照2004年的排列顺序,基本符合优序融资的理论,尤其是从2000年股权融资比例重于债权融资比例,演变到2004年的债权融资比例重于股权融资比例,更加说明这一变化。我们通过分析认为,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客观因素,市场融资环境变化导致股权融资减少,2000年上证指数年度涨幅为51.76%,通过股权融资更能实现上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而之后的四年股市逐波下行,股权融资渐渐丧失吸引力;
二是政策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发生变化,政策鼓励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增发融资,根据信息不对称原理,价值被低估的企业上市难度加大,股权融资的成本上升;
三是公司融资方式的决策更加趋于理性,公司融资的风险意识逐渐加强,符合优序融资理论描述的情形。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以上的变化需要今后年度的数据来进一步验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