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
发布时间:2007-05-08 点击数:1891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一、何为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最高管理层、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科研生产或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科研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 ...
一、何为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最高管理层、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科研生产或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科研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科研生产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 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完整、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科研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二、当前我国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由于科学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没有什么复杂的业务,并且多年形成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加上人员结构大多是“以老带新”,人员流动不像企业那么频繁,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许多都是家属子弟,属于领导心目中的“可靠人员”或者“老实人”,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正是由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许多都是半路出家,真正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员很少,对政策和法规的把握、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很欠缺,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和“协助决策职能”不能有效发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会计那种只知道“事后作帐”、不负责“事前、事中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科学事业单位领导迫切需要财务人员能够在融资投资等资本运作、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决策依据,要满足领导的这些需求,必须在科学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之下,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迄今为止, 我国还缺乏一套对科学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 也很少有科学事业单位聘请外部力量或自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科学事业单位目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下列问题: 1、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所谓内部控制仅仅是凭经验加以简单的控制,或者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 2、相关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尤其是单位高层领导和大部分科研人员,办事只图方便快捷,会计略有异议就说是财务人员故意刁难,仅仅把财务看作是单位的“钱袋子”。无论支出凭据是否合法,认为只要领导签字就能够报销,致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单位内部管理比较粗放,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设置不尽合理。许多事项的运作与管理仅仅是凭经验和惯例,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谁也说不清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所以造成了每个人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在做事,无法管理,出了事情也无从追溯。比如岗位设置问题,有的单位就没有规定到底应该由那个部门负责设置岗位,有些岗位设置的文件是人事部门下发的,有些则是科技管理部门下发的,造成岗位设置问题较多, 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 三、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 1、适度控制的原则 科学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复杂多样,承担的科研课题涉及国家的各个领域,除了遵守《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外,还需要按照资金来源遵守相关的会计制度,如科学事业单位从国家争取的863、921、973等经费,就需要遵守总装备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事业单位每年需要接受多次各个方面的检查审计,不可控因素多种多样。科学事业单位经营范围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在投资、融资、租赁、经营等方面都有涉足,这就造成了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过于严苛,常常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采取适度控制的原则。对于投资、融资、租赁、经营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应该严加控制,不留下任何控制死角,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或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而对于别的科研领域,内部控制制度适度即可。 2、实时性原则 近几年是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较大的年度,国家的政策法规不断变化,因此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各个模块相对独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3、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岗位设置部门应为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图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如何输出正确的工作结果等。工作流程图将管理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也就是说:要能够达到让不同的人按照工作流程图去做同样的工作,得到的工作结果将是相同的。 四、如何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   内部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针对主要领导人和大部分科研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的情况,应该加强关于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强化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人”意识。 2)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分析 各项收支应编制预算,统一核算;预算一经下达执行,不得调整,如需追加,应严格审批制度;应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完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并采取改进措施;明确规定财政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超出限额的实行集体审批,重大项目支出由单位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3)加强单位内部牵制制度 对具体业务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个人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检查。比如授权批准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 4)加强审计监督职能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能否切实实施,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和外部力量共同予以保证。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资讯,帮助科学事业单位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的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另外还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关再对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 5)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 目前,计算机已在各行业得到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基本实现,但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制度往往被忽视了。特别是在财务人员使用计算机方面,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没有严格的岗位和职责分工,岗位权限没有设置,不使用密码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6)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控制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进行岗位轮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