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农业项目资金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07-05-12 点击数:1417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 灵台县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县乡财政困难,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加之属“老、少、边、穷、特”五不沾地区,得到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少,特别是争取到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及资金严重不足。为了切实解决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整合农业项目建 ...
灵台县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县乡财政困难,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加之属“老、少、边、穷、特”五不沾地区,得到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少,特别是争取到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及资金严重不足。为了切实解决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整合农业项目建设资金、优化结构、做大做强农业项目建设规模的途径和方法,逐步探索出了 “统筹安排,配套使用;渠道不乱,职能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资金整合思路,有效提升了财政农业项目建设的档次和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基本情况
2002至2006年全县农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354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部门下达专项资金7586万元,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农业专项资金400万元,招商引资等其他资金投入5558万元。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乡村道路、农村能源、世行水保、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推广、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成了什字镇西郊无公害旱作农业示范园、西屯乡店子村小康生态示范家园等项目园区,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2万多亩,整修农田5.16万亩,退耕还林达到20多万亩;建成生态家园1832户;新修温棚牛舍4850座,牛饲养量达到16.38万头;新修集雨节灌水窖1946眼,新修渠道58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4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1个,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10项;建成草畜、药材、林果三个“十万亩”规模发展基地;建成了皇甫谧制药公司中药材加工等6条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实现了农民和财政双增收,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拼盘”开发的配合机制。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搞好统筹协调。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计划、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水保、农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整合农业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项目的统一规划和项目资金的统一调度。
二是树立“大农业”的发展理念,实施综合开发。县委、县政府把实施农业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把各类支农投资放在全县农业发展这个大盘子中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在项目区的规划确定上,以培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典型为主,变分散实施为集中建设,变平面开发为立体开发,走嫁接发展、合力建设的路子,提升了项目建设档次。
三是实行了农业项目实施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农业项目建设进行协调和调度,明确部门分工,形成协调高效的部门工作程序和制度,在动态中抓落实,在运行中抓协调,在管理中抓推进,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共乘一辆车,各坐各的位”,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了建设质量和效益。
(二)创新方式,发挥优势,积极整合农业项目资金。
一是以优势区域为载体整合农业项目资金。我县13个乡镇实施的小康屋建设中,集家庭经营、种植养殖、小康住宅、沼气开发“四位一体”,整合了扶贫开发、农村能源、小农水、农业产业化、文明示范村五类项目,凸现了综合效益。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西屯乡结合实施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项目和党员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项目,把雨水集蓄利用、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8个项目集中在该乡实施,安排资金520万元,建成生态家园1处50户,并配套了“一池三改”、集雨水窖和温棚牛舍,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建成了农民技术培训学校1所,发展党员专业合作组织2个,扶持建办了兴旺草饼草粉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和灵昭肉牛购销公司,促进了整乡草畜、药材产业规模发展。利用梁原乡黑河川区水利资源优势,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小型水利公益设施建设、财政扶贫、人畜安全饮水等农业项目资金904万元,架设输变电线路2.5公里,新打机电井6眼,衬砌灌溉渠道21公里,新增保灌面积4500亩,改造中低产田1.37万多亩, 新修拓宽机耕路11条15.7公里,栽植防护林网31.4公里;修建村卫生所60平方米,维修村小学校舍10间,扶持260个贫困户修建温棚牛舍260座并购买基础母牛300多头;进行自来水引水入户120 户,配套一池三改50户,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县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村安全饮水、生态公益林建设、良种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五个项目财政资金920万元,支持全县13个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扶持引导农户建设“四位一体”的文明生态家园42处1041户。
二是以主导产业为载体整合农业项目资金。为了较好解决种粮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重振“陇东粮仓”雄姿,我们围绕建设优质粮食基地,将国家良种补贴、中低产田改造、优质种子工程、集雨节灌、科技增粮等项目资金1018万元,集中用于优质粮食产业开发,在星火、梁原、什字建成“两杂”制种基地1.6万亩,依托什字塬优势经济带建成优质冬小麦良种推广基地20万亩,推动了粮食产业的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5.09万吨。
三是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在这方面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同类项目集中实施。如将计划渠道下达的生态移民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水保部门下达的生态修复项目统一安排在南部山区乡镇实施,取得了较好地规模效益。另一种是将相关项目集中配套实施。如围绕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在上良乡西坪山按照“因地制宜,立体栽培,综合开发,生态和经济效益并举”的原则,整合生态治理、黄土高原世行二期贷款、农业产业化、财政扶贫等项目资金450万元,修建生产道路4条15公里,建成集雨水窖137眼,埋设节灌管网5200米。在沟谷修建土谷坊30道,沟沿栽植刺槐5万株;地边埂种草200亩,酸枣嫁接大枣5万株;在坡耕地引进栽植元宝枫1000亩,毛杏嫁接仁用杏3万株,套种药材和紫花苜蓿各40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是以产业链条为载体整合农业项目资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和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在药材产业开发中,财政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扶持农户进行药材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县皇甫谧制药公司扩建药材深加工生产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项目负责扶持建立了营销组织,从而使药材产业走上了一体化发展的轨道。
(三)科学规划,着眼长远,确保各项支农资金与项目载体的有机结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按照“改造提升基础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精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基本思路,在制定项目建设规划时,立足资源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做到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对接,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同步,核心区域与辐射范围兼顾,发展目标与要素供给协调。建立了县、乡两级农业项目库,选择和储备了一批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具有明显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使规划既有科学的前瞻性,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四)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区分资金类型和报账范围。
在整合农业项目资金中, 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保证了各类财政农业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一方面,按照项目资金“三专”管理要求,坚持“共坐一桌席,各炒一道菜”的原则,结合农业项目特点,制定了《农业专项资金到位动态》、《农业专项资金支出指导计划》和《农业项目政府采购计划》,通过统计项目资金到位情况,下达资金计划和政府采购目录,对资金的使用范围、建设内容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严格执行财政农业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对实施的项目实行追踪问效,分别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财政农业专项等资金报账操作规程,规范了资金拨付程序,明确了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使用责任,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三、主要成效
(一)拓宽了融资渠道,为农业项目建设聚集了更多的要素。
2002—2006 年,在星火乡蔡家塬村小康生态家园等15个整合的项目建设中、累计投入财政农业专项资金119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844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5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资金825万元、农村能源建设资金100万元、国债项目资金202万元、其他农业项目资金409万元。单个整合的建设项目投资额达到了500万元以上,整合资金总额占五年财政投入农业项目资金总额的53%。2006年通过整合农业项目建设资金,实现了土地、项目、资金、人才、资源、技术、设备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有效解决了项目分散、单个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建设规模小的问题,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
(二)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业项目建设的档次。
五年来,以牛产业为链条,组织种植优质饲草、建设标准化牛棚、实施品种改良、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并扶持了什字示范园区源丰牧工商公司肉牛繁育和红岩肉食有限公司2000吨牛肉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使该产业走上了产加销一条龙的路子。以药产业为链条,引导农民建基地,吸引民间资金组建了兴隆药材营销协会等中介机构15个,扶持皇甫谧制药有限公司先后实施了1000吨苦瓜浸膏提取生产线和3000吨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线建设,使药材产业形成了“农户+基地+公司”的生产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扩张了产业规模,提高了产业效益。
草畜产业以实施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项目和建设巨型畜牧基地县为契机,走以草为业、以草带畜、以畜促草的路子,种植以紫花苜宿为主的优质牧草18.9万亩,牛饲养量达到16.38万头,年均出栏达到5.6万头,以温棚养牛为主的舍饲养牛比率由2002年的9%提高到2006年的41%,年均实现草畜收入7800多万元。林果业生产按照东部柿子和大杏、中部红枣和苹果、西部重点栽核桃的品种布局,投资1500多万元,新植以山杏、红枣、核桃为主的果树经济林10.5万亩,建成了5个林果业发展一业突破示范乡镇,同时大力推广果实套袋、无公害栽培等新技术,提高了果品质量和基地建设的效益。药材产业积极推行个体开发与集中连片相统一,政策推动与示范引导相结合,筹集资金200万元吸引外地客商投资600多万元进行药材种植和开发,带动全县种植中药材14.6万亩,建成了以柴胡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四)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通过各类农业项目的整合,实现了“1+1”大于2的项目资金整合效益。2005和2006年,全县草畜、药材、林果三大产业实现收入19631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557元,是1999年的2倍。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国债能源、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的整合实施,使项目区道路、水利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提速,社会和谐进步。到2006年底全县13个乡镇124个村建起了高标准村部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按照街、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一次到位,沼气开发、家庭经营、种植养殖等庭院经济项目综合配套,生产、生活、经营和能源开发融为一体的总体要求进行生态家园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路,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