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07-05-05 点击数:2107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基层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支持“三农”的主力军,肩负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重任。然而我们发现,当前基层农信社支农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严重影响了支农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现以八大问题罗列如 ...
基层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支持“三农”的主力军,肩负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重任。然而我们发现,当前基层农信社支农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严重影响了支农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现以八大问题罗列如下: 一、市场竞争与市场定位问题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第一法则,我国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行为主体,参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其能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那关键就在于能否准确的定位了,因此农村信用社必是跻身于金融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这便是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问题与市场定位问题了。有人认为农村信用社只讲竞争就行了,不需要研究定位,这种争论是没有理论根据的。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既要讲竞争,更要讲定位,定位是竞争的手段,竞争是定位的目标。如果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没有固定的客户群体,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就无法参与和赢得竞争。 农村信用社根植于农村,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并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与农民唇齿相依,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通。离开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为社员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最根本任务服务于“三农”。农村信用社根植于农村,因此它便有最基础的农业资产,虽说农业资产是弱质产业,也有农业生产本身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但是它作为国家最基础的产业是受国家保护的,这样以来它也就是比较稳定的产业,因此,以它为基础的(如农村信用)金融业也相对稳定。中国的农业在发展,并以多元化的形式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紧跟着的是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率也会逐渐提高。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的定位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定位于“三农”是不容置疑的。 二、规模经营与小额农贷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来说大规模的经营是他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竞争理念,农村信用社作为市场竞争的一个行为主体,也同样需要大规模的经营,因此,我们相当一部分人就会认为:农村信用社定位于农村同样需要大规模的经营,就是说必须得注重集约经营,规模经营,要把大户放在第一位,贷大款,赚大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规模经营和小额贷款的关系有个真确的理解。   规模经营是一个总量概念,几个大户可以构成一个大的规模,许多的小户累积起来也同样可以构成一个很大的规模的,汪洋的大海不就是一个一个的小水滴汇聚而成的吗?同样的道理千家万户的小额贷款汇聚在一起不也是一个很大的规模吗?它不也是形成了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吗?因此上说规模经营和小额农贷并不矛盾。贷大户固然有它的好处,但更多的是加大了风险,比如,把一个亿的资金贷给一家企业要比把一个亿分散的贷给十家企业的风险要大。这里就有一个分散风险的概念。再如,你不能把一份重要的文件只存储于计算机中,万一中了病毒或发生什么故障,那问题就相当严重了。因此,小额农贷正是分散贷款风险、控制资产风险的有效方式。另外,小额农贷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不能简单地垒大户,也不能把规模经营和小额农贷简单地对立起来,而是要把服务贡献到千千万万农户的小额农贷放在重要的位置。 三、法人核算与分账管理问题 有关资料记载;某些农村信用社推行了不良贷款的分账管理,即有假数字存在;有违规贷款,因此没有实施分账管理,原因是怕露馅,怕追责,怕结账。因此农村信用社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要处理这些不良资产必须在维护法人核算完整性的基础上推行新老划开、分账管理的办法。 法人核算是指以农村信用社为整体,借助于价值形式对信用社业务经营过程和成果进行记录、计算、监督、比较、分析和考核的财务活动。分账管理是以一定的时点为界限,把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按这一界限分开,在不良贷款新老分账的基础上,以县市联社为单位成立不良贷款清收保全部,对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实行“新老分开、集中处置、专人管理,降旧控新、严格考核”。 分账管理是改进不良贷款处置方式的一种尝试,目的旨在建立一个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核心,以分账考核和专业清收为基本特征,以正常贷款保质增效、不良贷款控险盘活为主要内容的信贷资产管理经营机制。核算是一个财务管理体制问题,分账是贷款管理方式问题,二者没有矛盾,按照精细管理原则,账务分得越细越好,这对独立核算会起促进作用。 分账管理是降低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实现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双到位,分账应该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分责,即分清是现在的责任,还是过去的责任,以便依责追究。二是见底,即把所有的不良贷款摸清楚,不得隐瞒,实事求是地反映。三是双考,就是既考核新增不良贷款,考核旧的不良贷款。旧的不良贷款要实行清收责任制,下达收贷收息任务,并实行目标奖惩制度,新放贷款既要控制不良贷款绝对额,又要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比率,这样新老不良贷款两头控制,加上贷款规模扩大,不良贷款比率才会真正下降。 四、“改善形象”与“停占节支”问题 目前农村信用社实力不强,大部分信用社处于亏损状态,而且还占用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形成虚华无实,海市蜃楼的迹象。对于此种情况必须“改善形象”,“停占节支”。“改善形象”是指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社会面貌和声誉。“停占节支”的“停占”是指停止占用信贷资金、停止占用存款,“节支”即节约费用支出。也就是说,农村信用社要具有一定的外部形象,这里所说的形象其实关键指的是盈利能力,支付能力与保全能力,即农村信用社按时收回贷款或投资本息的能力,也就是信贷资金安全回收和资产保全能力。 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停止占用信贷资金,占用抵贷物资的行为;少购置设备;停止非经营性的建房、装修;禁止占用信贷资金,禁止占用抵贷物资;停止搞高息存款、高利股金的歪风,减少无谓的利息支出。 五,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查处不力。 个别农村信用社由于内部制约机制和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于内控制度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例如:《贷款通则》执行不力,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严格,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法制观念差,贷款要素不全,质押、抵押有效性缺乏,对于不严格执行内控制度造成金融资产风险或财产损失的,查处不力,没能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而是内部处理了事,搞下不为例,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鉴于此种情况应该有如下对策 完善内控机制,制度建设到位。制度不健全或存在漏洞是犯罪分子作案得逞的重要原因。要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各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做到岗位职责细分,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制定相应的制约机制、业务管理办法和有关规章制度,一切业务行为都要以其规章制度为准绳,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 六、增资扩股的问题 增资扩股不仅是农村信用社获取中央专项票据资金扶持的基础条件,而且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很多农村信用社为了完成增资扩股任务,急功近利,采取一些不规范的增资扩股行为,如募集新股金,注重组织资格股。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农村信用社资本金就会严重不足,其抗风险能力就会大大减弱;降低盈利能力;下达任务扩股,变相形成内部人控制,种种行为与改革的初衷相悖。 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既要抢时间、抓进度,更要规范行为,严格执行政策,切实讲求质量。第一,要严格按规定清理和处置老股金。第二,要加强宣传引导,规范宣传行为。第三,要严格按规定募集新股金。第四,要合理安排,优化股权结构。 七、行业管理的误区 行业管理既是农村信用社体制赋予的使命,也是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赋予的职责。强化行业管理,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加快业务发展,改善经营效益,防范金融风险,增强服务功能。但是,有一些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部门扭曲强化行业管理的概念,不是为农村信用社提供结算、政策、培训等,而是热衷于管人、管贷、管财,未给农村信用社营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集中更多的精力于名,利,权,造成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 行业管理是天经地义的,是以间接管理为主,以市场经济管理手段为主而不是直接的单纯的人,财,物的管理。 结束语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开展,虽然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逐步好转,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经营管理问题,如不及时处理和化解,将会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极大的危害,农村信用社改革将达不到预期目标。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