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发布时间:2007-04-23 点击数:1800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内容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教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校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大多利用银行贷款,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因此,正确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表现,寻找防 ...
【内容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教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校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大多利用银行贷款,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因此,正确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表现,寻找防范风险对策,对确保高校的财务安全,促进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 成因 表现 对策 一、高校财务风险主要表现 财务风险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由于负债要支付利息,从而带来了盈利能力的可变性或不确定性。同时到期要还本付息,带来了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可以分解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作为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指高等院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的不确定性而面临的风险,如财务状况失衡、投资失控、债务包袱沉重、资金困难等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对财务风险问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防范机制,也没有相关的防范制度,对风险预警不够,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隐患。概括起来说高校可能存在三大类型的财务风险: 1. 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失衡风险 高校财务状况失衡风险,是指一个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的过程中的出现的失衡现象。高校财务支出担负着学校科研、教学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开支的需要。日常性支出(常规性支出)的设立,对保证各项重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高等院校支出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既要保证重点项目的开支,又要做好统筹规划、综合平衡,日常性支出项目过多过乱,使有限的资金被瓜分和肢解。尤其是学校在对各个院系及机关支出实行预算管理方面,为调动各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实行了不同形式的财务包干制度。在支出预算的核定上,基本沿用基数加增长比例的办法,虽然保证了各单位的既得利益。但单位的各项支出能增不能减,又使实际已经变化了的支出格局得不到调整,增强了财政支出的刚性。该方法一方面造成各单位之间经费供应上的苦乐不均,另一方面导致支出中的不足与浪费并存。支出结构失衡,反过来又直接制约了教学、科研的长远发展。虽然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在总体财务风险方面与企业有所不同,不太可能因财务危机出现破产的现象,但其流动资金是有可能短缺的,出现拖欠工资、日常开支资金严重短缺等现象,显现出高等院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2.规模扩建带来的债务风险 为了提升层次,扩大办学规模,高校都存在由于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而影响高校正常财务支出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资金和利息的可能性而导致其无法正常办学的风险。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来,各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等学校内部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毕业分配、后勤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办学过程中的经济行为也趋于多元化,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学校在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大多利用银行贷款解决问题,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加快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个别高校对贷款的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大大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有的高校缺乏勤俭办学的思想,不切实际地依靠贷款铺摊子、上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存在借款金额超过还款能力的过度举债现象。 3.校办产业的连带责任风险。 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校办产业逐渐脱离主体,形成自负盈亏的的独立性组织。而校办企业由于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财务风险实际上是由高校来承担的,学校作为校办产业的主要投资者,理所当然对校办产业负责任。一旦校办产业清算破产,学校也会负连带责任,学校要承担投资份额的校办产业财务风险,因而会对学校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形成学校财务风险。大致说来,校办产业财务风险包括两个方面:校办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和与校办产业相关的高校连带责任风险,这里主要是指高校的连带责任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1.财务风险的意识淡薄 目前高校财务活动基本没有独立的投资政策,所有资金来源由国家统一供给,资金的运用也必须按国家计划进行。在这样的模式下,高校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很小。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探入,高校成了法人实体,国家的财政拨款相对减少,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的缺口日渐扩大,高校自筹资金的压力随之增大,迫使高校在筹集资金、调度资金及合理运用资金等方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高校的许多财务行为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的合理管理。然而,不少高校的管理者以及财务工作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转变,仍然墨守陈规,不能正确测算学校财力可以承受的能力,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发展,资金运用缺乏合理性导致学校综合财力入不敷出,也导致高校财务营运风险加剧。 2.教育成本支出加大 高校负债发展,扩大招生规模,为增加学校的事业费收入,解决正常运行中的资金缺口打下基础。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学费等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是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成本。加之许多高校对支出的控制严重不足,从而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财务支出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性支出膨胀,加大了财务收支平衡的难度,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 3.借款费用过高 现在很多高校利用教育大发展的机会将自己的定位定得太高,于是校区发展加大,贷款规模将随之扩大,负债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导致潜在的负债风险。并且学校负债的偿还责任存在着模糊性,存在“债多不愁”现象。有些高校在负债额度的控制上以负债利息成本的承受能力决定负债的多少,几乎不考虑学校偿还本金的问题。高校的建设规模与潜在的招生规模不匹配。高校贷款用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需要有预期的生源和经费收入的支撑。如果高校生源不足或完不成招生计划,就会出现建设规模与在校生规模不一致的情况,在目前高校还贷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的单一渠道时,高校预期收入无法实现必然造成资金紧张,这将直接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产生负债风险。 4.学费欠交现象严重 许多高校对学费的催缴不力,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数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困扰高校的瘤疾。某高校新学年开学后仅新增的学生欠费就分别达到了2900万元之多,欠费学生占到在校生的近一半,欠费金额占应收学费、住宿费的40%多。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削弱了高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学校的资金筹集。存在大量的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学生,而且贫困学生越来越多由于助学措施跟不上,欠费数额越积越大。这种势头短期内难以遏制已形成影响学校财务收支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5.负债结构不合理 现在高校使用的银行贷款有两种,一种为项目贷款,这类贷款的周期长,风险的可控性较强。另一种为流动资金贷款,这类贷款期限短、资金流动性强、使用灵活、资金利率较低、资金使用率高,负债成本相对较小。高校贷款不论期限长短,最终都要通过现金流量来偿还,如果不考虑负债风险系数的大小,一味追求低成本,过多的使用流动资金贷款,则会导致负债风险的短期集聚,在没有适当的现金保证情况下,就会形成还款困难,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金性财务风险。 三、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措施 1.正确度量风险报酬期望值 虽然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各种财务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风险的存在,使得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事先难以准确把握,导致财务活动变得复杂。但在进行财务活动前,人们可根据预先知道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及出现的可能性,对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度量。对风险报酬期望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财务风险也会得到相应控制。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权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利弊关系,做出在期望收益下风险最小,在风险一定下收益最大的决策,将风险控制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2.实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 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对大额贷款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为便于全面掌握高校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加强宏观管理与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对所有贷款应实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将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年度贷款额度方案、具体还贷计划和措施等相关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备案。贷款高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保证还款资金来源。 3.开源节流增加财力 政府拨款是大学经费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大学资源竞争日趋紧张,尽管高校财政拨款的绝对额仍在增长,但由于高校迫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压力不得不扩大招生规模,以及高等教育成本的上升,高校的财政状况并没有好转,甚至还有所恶化。在大学的各种支出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仅仅依赖财政拨款,难免会发生流动资金周转上的困难。对财政拨款,管理上以“节流”为主,同时还要加强“开源”措施。高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准政府需要争取科研课题和经费。同时加速科技成果转让,走产、学、研的发展思路,提升学校影响,创造学校财富。另外高校还应争取社会捐赠这一传统筹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闲置资金,通过社会投资、融资、教育国债等多种市场手段积聚教育资金,实现多方筹措资金的目的。在合理的承受能力下向银行贷款,但不能成为资金筹措的绝对方法。 4.推进机构改革,缓解收支矛盾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高校管理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严格控制机构膨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坚决裁减冗员,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撤并一些重复、虚设的机构,将后勤服务机构从人员编制、财产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与行政机关完全剥离出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便使高校有限的财力能够集中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达到缓解收支矛盾、优化支出结构的目的。 5.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状况风险及连带责任风险进行预警预报。高校要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资金市场利率走势和项目建设进度对资金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方案,通过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财务风险;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按照本息归还时间、额度要求,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的延期还款损失。同时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工会的监督作用,对贷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 一般来说,可借助于以下指标进行预警:(1)学校年末对外负债总额:不宜过高,视具体情况而定;(2)学校年末存款净余额:不宜过低,视具体情况而定;(3)学校对外负债总额占学校总收入比重=负债总额年末数÷年度收入总额:大于80%高风险;(4)学校年末净存款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银行存款年末余额÷年度支出总额 ,大于40%低风险,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40%到20%之间低风险,小于20%高风险。(5)学校年度总支出与总收入之比=年度支出总额÷年度收入总额:大于1,高风险;(6)学校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年末数÷资产合计年末数:40%-60%之间为宜,大于60% 高风险;(7)高校资产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年末余额÷流动负债年末余额:1-3之间为宜,小于1高风险;(8)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金比重=应收及暂付款年末余额÷流动资产年末余额:大于15%高风险;(9)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存款的比重= (年末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年末专用基金–留本基金)÷(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存量):小于18%高风险;(10)年末总资产收益率=年度收入总额÷资产总额年末数:越高越好,视具体情况而定;(11)高校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年末数÷净资产年初数:越高越好,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高校对外负债总额占学校总收入比重过高,说明学校的负债较多,而收入较少,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要求高校需要进一步扩大收入渠道,增加收入。当学校年度总支出与总收入之比大于1时,说明学校财务已经初步出现入不敷出的迹象,应当引起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高校的资产负债率过低,这说明学校的长远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扩大规模。 参考文献: 1 于金凤,杨抚生. 高校建设中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5 2 黎晓林. 高校的负债规模和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 事业财会, 2004,27 3 雷良海.高校债务融资的作用及其保障机制. 江苏高教,2002, 6 4 胡信生,拓东玲,王希文.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与防范:西北农林大学学报,2005 年3月第5卷第2期 5 胡信生. 高校财务风险类型及其防范. 教育财会研究, 2004,06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