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产减值转回规定的演变看其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7-04-14 点击数:1897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摘要:2006 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对于资产减值制度而言这一规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资产减值转回规定的演变,结合案例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制度的变化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进而探讨新准则中资产减值有关规定的意义。
关 ...
摘要:2006 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对于资产减值制度而言这一规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资产减值转回规定的演变,结合案例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制度的变化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进而探讨新准则中资产减值有关规定的意义。
关键词: 资产减值 上市公司 利润影响
一、引言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下简称“旧准则”),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998年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对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资产减值的范围增加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由此扩大成了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执行资产减值相关规定。旧准则还规定“已确认并转销的资产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当相应调整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不但单设《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 资产减值》,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涉及相关资产的减值问题。依据新准则的规定只有部分资产可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则》中涉及的资产、生物性资产准则等均明确规定不得转回(具体规定见表1)[1]。
表1: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表
资产名称 计量属性 已确认损失转回
《资产减值》准则涉及资产 可收回金额 不得转回
存货 可变现净值 可以转回
消耗性生物物资 可变现净值 可以转回
生产性生物物资 可收回金额 不得转回
公益性生物物资 不作减值处理 ——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计量) 可收回金额 不得转回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公允价值 未明确规定
建造合同 成本 未明确规定
所得税资产 应纳税所得额 可以转回
未担保余值 公允价值 可以转回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 不作减值处理 ——
金融资产(摊余价值计量)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可以转回
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及其相关衍生金融工具)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不得转回
石油开采权(探明矿权) 可收回金额 不得转回
石油开采权(未探明矿权) 公允价值 不得转回
(资料来源:张旺军.资产减值会计新政策解读.财会月刊, 2006;8:27)
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着利润管理的可能性,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一直是会计规范体系中的一个焦点。新准则明确禁止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是资产减值制度新的突破,此项规定将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新准则是否能完全遏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旧准则中资产减值相关规定究竟对上市公司的利润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资产减值》的出台与实施又将对上市公司产生怎样的短期和长远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旧准则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并且规定转回金额增加企业当期的利润,从而为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转回制造虚假利润开启了方便之门。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诸多的监管,而这些监管又往往以较为单一的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迎合管制,必然会利用各种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有关学者对资产减值准备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视角进行了实证研究,较一致地得出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向凯(2004)对我国配股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实证研究表明,资产减值与坏账准备项目和经营性应收项目等两个项目是以配股为动机的盈余操纵的主要手段[2]。赵春光(2006)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盈余下降[3]。
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趋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大玩“减值冲回”游戏,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熨平”企业业绩,从而达到保牌、摘帽、增发、配股目的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如:ST科龙2000年净利润为负6.78亿元;2001年的净利润为负l5.56亿元,其中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6.35亿元;在面临3年连续亏损必须退市的压力下,2002年ST科龙的净利润为1.01亿元,其中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了3.5亿元。
为了进一步了解旧准则中资产减值规范执行的效果,笔者对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股票池”中的300家被重点关注的上市公司2005年中报进行了调查分析。据统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三项合计数占公司2005年中报税前利润的比例达到20%以上的公司共有34家,比例达到100%以上的主要包括G华新、爱国股份、陕国投A、华北制药等7家上市公司,其中G华新高达570.97%,爱国股份高达554.64%。通过调查表明,许多公司2005年前半年度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差异悬殊,进一步分析其会计报告,可以发现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上随意性很大。以G华新为例。该公司近五年来计提减值准备情况如表2,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3年G华新计提减值准备余额变化幅度平缓,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然后2004年时却出现了突变,相比2003年减值准备余额竟翻了将近四番。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不能排除资产确实减值的可能性,但更有可能是公司以此作为利润调节的手段。G华新(专门从事水泥的生产和销售)所从事的行业因投资需求的拉动呈现出近年来的景气高点,但它却仍在当年高额计提减值准备,则很有可能在此后行业景气下滑的年份里大幅度转回以往年份计提的减值准备,以资产减值准备为手段进行利润平滑化处理。
表2:G华新2001年至2005年计提减值准备情况表(单位:元)
年份 2001.12.31 2002.12.31 2003.12.31 2004.12.31 2005.6.30
减值准备余额 35066161.72 39486567.56 41326726.07 159344584.6 157982984.6
(资料来源:根据wind资讯金融终端提供数据整理所得)
三、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新准则明确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提出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方法和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使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难以估计可收回金额的单项资产应当并入所属资产组确定可收回金额;对商誉应该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是否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同时,新准则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证券(类似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不再考虑减值问题。除交易性证券外的金融工具(包括原应收款项、委托贷款)和存货的资产减值损失允许转回;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包括商誉)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日后能否转回的区别,正是新准则较旧准则在这方面的实质性突破。
本文将再次以G华新为例,依照新准则中《资产减值》第十七条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在该企业2005年年报数据的基础上重新计算利润总额,进而分析该项规定对上市公司的影响。G华新在2005年年报中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情况如表3。
表3: 2005年年度减值准备转回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
名称 坏帐
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
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
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
工程减值准备 委托
贷款减值准备
金额 1240.98 0 56.95 318.00 3742.31 0 56.42 0
(资料来源:根据wind资讯金融终端提供数据整理所得)
依照新准则中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三项在减值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情况下,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因此这三项减值准备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在新旧准则规范下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变换资产减值制度并不会对利润总额的调整产生影响。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类似于新准则中的“交易性证券”,新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证券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调整不再考虑减值问题,对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旧准则规定“短期投资”在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于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相关的跌价准备,由于此处的市价相当于公允价值,因此在旧准则中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转回计入损益的金额相当于新准则规定下按照公允价值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计入损益的金额,两种制度对利润的影响是相同,无须对利润总额进行调整。G华新2005年转回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均为以前年度计提的权益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按新准则的规定,该项不得转回,由此依据新准则规范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将比旧准则减少318.00万元。与此类似的,还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新准则规定下都不得转回,进而将使得利润总额再减少3798.73万元。此外,G华新是一家专门从事水泥生产、销售的专业化公司,所拥有的资产中并未包含生物资产、石油开采权,所以不必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由此可得出,按新准则调整的G华新2005年利润总额如下所得:
新的利润总额=2005年年报利润总额-“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转回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转回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8137.78-318.00-3742.31-56.42-0=4021.05万元
按新准则规定不准转回的四项减值准备的总金额占G华新2005年利润总额的50.59%,这部分利润仅仅只是账面盈余,并没有获得现金流的支持,亦不能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过调整后,G华新新的利润总额由原来的8137.78万元减少至4021.0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由原来的5.11%下降为3.31%,新的利润总额剔除了企业利润中所包含的部分没有现金流支持的非经常性损益,将更真实地反映该企业2005年度的经营成果,也有益于企业盈余质量的提高。
据媒体对2004年度减值损失转回金额最大的前20家上市公司年报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转回前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同程度人为调整损益,2家ST公司成功地摘除了ST;4家上市公司避免了当年出现亏损;6家上市公司维持或提升了公司业绩。新准则中禁止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以上情况的发生,上市公司想利用计提资产减值来调增或调减当期或以后各期业绩的这种手段将大打折扣。
四、结论
新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旧准则中的重大变更不但将对2007年年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有些甚至会提前影响到2005年和2006年的年报。针对《资产减值》准则的新规定,许多公司都将2006年视为历年减值冲回的最后期限,同时,已经过去的2005年也成为了上市公司以各种名目增加计提减值准备的最后机会。随着2007年新准则将首先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那些已经利用大幅减值准备“隐藏利润”的公司,特别是一些已经被ST处理的企业,钢铁、房地产、煤炭和贸易等行业的上市公司,这是它们利用“秘密储备”争取扭亏为盈的最后机会。因此,新准则将使企业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赶在新准则实施之前将减值准备冲回,从而对于2006年的净利润将会产生很大的正的影响。根据2006年中报的数据,*ST铜城转回638万元,是其净利润的34.51万元的18.49倍,与此相似的还有GST化工、G安信,文中讨论过的案例G华新亦在2006年上半年中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61.03万元,占中报净利润的12.04%。近期内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对公司对公司的影响由此可见。
从长远看,新准则中资产减值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利润操纵。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是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主要项目,在旧准则规范下由于对是否发生了减值、减值的金额到底有多少等方面的判断上存在很大的操纵空间,从而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途径。新准则在资产减值迹象判断上要求更加明确、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更具实务操作指导性,并且明确禁止了这四项减值准备的转回,从而大大缩小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有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为更多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然而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四项的计提转回在新旧准则中并无不同,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将不能完全改变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调节企业利润的状况,因此完善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的工作仍任重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2]向凯.我国配股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J], 2004;10
[3]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会计研究[J],2006;3
[4]张劲松,管楠楠.资产减值准备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相关性.商业研究[J], 2006;9
[5]张旺军.资产减值会计新政策解读.财会月刊[J], 2006;8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