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思考
发布时间:2007-04-14 点击数:2139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摘要: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提了多年,却一直没能实现。本文在对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财税政策应从改变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对自然资源进行市场定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等方面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关键词:经 ...
摘要: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提了多年,却一直没能实现。本文在对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财税政策应从改变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对自然资源进行市场定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等方面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型 财税政策
一、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其本质是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按照马克思的社会化再生产理论,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按照生产要素的组合和运作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也可以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
粗放型经济增长以追求数量、产值、规模、速度为主要目标,以增大劳动力、资金和物资的投入为主要手段,通过不断在外延上扩大规模来推动经济总量的扩张,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我国在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中,粗放型增长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集约型经济增长则以提高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依靠技术革新、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等手段,实现经济总量的增加。表面上看,后者比前者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因为投入相同数量的生产要素,集约型可以比粗放型生产出更多的社会产品,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应该更有动力采取集约型的生产方式,经济集约增长应该会自动替代经济粗放增长。但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在我国提了很多年,但推行起来一直步履维艰。因此,有必要探讨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粗放型增长方式在我国主导多年。
二、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科斯说过,市场交易费用不为零,制度安排的改变是存在交易成本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初的权利配置将会对资源配置起关键性作用。即使对产权有了明确界定,相互作用的各方也会通过合约找寻到费用较低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的选择以它所能带来的生产价值的增加大于它的运作所带来的费用而定。如果现实中存在某种扭曲的制度与政策结构,使得企业采取粗放型生产方式获得的收益不低于采取集约型生产方式获得的收益,粗放型生产方式仍然具有很好的生存条件和盈利空间,那么企业就没有选择另一种制度安排的动力,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粗放型生产中来。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我国一直提倡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是始终未能实现。为了更深入的阐明这个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各地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GDP政绩观,以及增值税收入的激励,诱发了经济的粗放增长。增值税是我国的主要税收来源,而重化工业又是增值税的主要来源,是推动GDP增加的主要产业之一,自然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青睐。但是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会直接引起原材料和能源紧缺、环境压力加大。更关键的是,对各地政府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的增长、税收收入的多少为依据,并没有将经济增长伴随的环境污染、能源耗用这些代价纳入考核范围,这更加激励了地方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2.地方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过于热衷鼓励了资本输出国将高能耗产业转向我国生产。勿庸置疑,资本输出国是看中了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发展潜力、丰厚的投资优惠政策、还有我国对自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忽视,才将高能耗产业向我国转移。在世界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大量的FDI带来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让出了市场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技术提升,这同我们“市场换技术”的初衷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外资在中国享受了超国民待遇,消耗和占用了大量资源,却没有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大量产业链条价值,严重影响了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3.政府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占有和行政干预,加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规模。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各级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公有资源和私有资源,包括土地、资金以及自然资源等,依然具有很强的动员、控制和干预能力”。 [1]这样一来,为了确保以GDP为核心的政绩,各级官员势必会利用本级政府对资源的控制权,大力发展那些短期内能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增加经济规模的工业项目,这种重复建设也加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规模。
4.对自然资源的定价过低,让粗放增长方式有盈利空间。我国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受此观念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不合理现象。企业可以低价甚至零价获得自然资源,再加上廉价的劳动力,完全可以较低的生产成本经营,根本没有动力去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况且运用先进设备、进行技术研发也是需要成本的。所以说,在企业采取粗放生产能够获得利润,并且不低于集约生产的情况下,企业没有激励去选择另一种增长方式。
5.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这一国情也限制了集约增长方式的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特别是文化、技术水平不高的人群,而这部分人在我国的就业压力最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劳动密集型产业自然会作为优势产业得到很好的发展,这虽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选择,但是却限制了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
三、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思考
相比其他宏观经济政策而言,财税政策能够更好的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因此,财税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推动:
1.改革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实行绿色GDP、科技GDP考核。将单位GDP耗能量、生态环境保护程度、单位资本的技术含量等,都纳入考核范围。不能简单的以外资引进数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应更看重外资对我国资本与技术的改进。实行绿色GDP、科技GDP考核,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2.对自然资源进行市场定价。市场规律决定了自然资源应该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作为有价值的资源性资产进行市场化运营,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其价格。对资源开发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将开发使用权逐步推向市场,通过拍卖定价,让资源的真实成本能在价格中得以体现,迫使企业改变高投入、高能耗的生产方式。政府应避免对资源流向的行政干预,真正做到让市场去配置。政府应退回到管理者的地位上,通过建立资源核算制度、规划制度、补偿制度,对资源的有偿使用进行宏观调控,将资源使用权拍卖收入再投入到资源发展中来,形成以资源养资源的良性循环。
3.财税优惠政策应逐步向产业倾斜政策转变。我国目前存在产业结构趋同、升级乏力的问题,有必要实施产业倾斜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基础产业与第三产业,重点支持水利、能源、交通、通讯、农业的发展,振兴支柱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能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还能缓解就业压力。
4.重视基础研究,加快开发对经济集约增长有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组的力度。财政应加大对具有公益性质的研究开发项目以及对产业技术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如农业、能源、信息、人口与健康、新材料等领域。鼓励企业提高更新改造投资比重,对企业增加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节约能源及其他资源、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三废治理投入的行为给予奖励。推动企业以提高经济技术水平和发展层次为纽带的并购、联合和重组,促进国有企业改制和民营企业增强自身素质。
5.重视义务教育投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全民劳动者素质。人力资本是经济集约增长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现阶段不仅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能放松,还要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力度,这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再就业的层次、推动全民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R•H•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冯之浚: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M],人民出版社,2005;
[3]蔡昉:经济增长方式的理性目标与激励机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5);
[4]郭克莎: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3);
[5]历以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何缓慢[N],北京日报,2005-2-28。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