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金融论文
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四大关键机制
发布时间:2007-04-13 点击数:1938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随着我国宏观调控的加强和改善,国民经济近年来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增长的拉动。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增长的速度仍不理想,将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后劲。为此,在经历投资拉动型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必须加快进入消费拉动型阶段。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 ...
随着我国宏观调控的加强和改善,国民经济近年来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增长的拉动。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增长的速度仍不理想,将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后劲。为此,在经历投资拉动型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必须加快进入消费拉动型阶段。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内需,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说明,中央在宏观调控中已经把经济运行的带动指针拨到了刺激消费这一点上,把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消费需求又应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倡导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平稳,但消费率呈下降趋势,消费需求对拉动经济增长尚难发挥有效的支撑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集中体现为四点。 一是收入分配机制有待完善,收入差距较大,制约着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逐渐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居民收入的差距在不同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各类居民群体的收入差距加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制约着整体消费需求的增长。 二是社会保障不到位,居民预期支出不确定,消费信心不足。近些年来的体制改革较为集中,而相应的保障尚未跟上,居民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预防性的心态是他们增加储蓄存款的最大动力,预期支出的增加束缚了储蓄的即期消费转化率。 三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拓展农村市场受到限制。城乡居民消费呈现较大反差,农村消费市场滞后,农民的消费水平低。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受到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消费环境的限制。 四是消费结构升级不畅,新的消费增长点尚未真正形成。受消费政策和环境的影响,居民对时尚消费品的追求难以满足,新兴消费品的增长对居民消费总需求扩张的支撑作用还不稳定。 为此,要扩大居民消费,重在完善四大机制,即:收入分配机制、社会保障机制、“三农”机制、消费结构升级机制。 一、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调节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购买力。 收入分配机制调节的失效,集中表现为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收入群体。受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明显低于中低收入阶层。在社会总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收入较多的集中在少数人手重,社会整体消费倾向就越低。强调收入分配机制的完善,就是要以公平为原则,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充分发挥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尤其是针对各类人群的收入水平进行调节,从而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倾向。 一是陆续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低保人员收入标准,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地区差额标准(这一点各地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二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有意识催生中国的中产阶级,充分挖掘他们消费倾向高、消费潜力大的特点,培养稳定的消费队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主要是工薪阶层,在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征收扣除标准同时,还要进一步实施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三是加强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将调节的收入用于补贴低收入者、用于建立社保基金,确实挖掘这部分收入的潜在消费功能。通过开征遗产与赠予税等,可以补充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调节的不足,提高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效果。四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劳动者取得收入的途径。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劳动性收入占整个居民收入的比重,是改进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通过税收、信贷等政策的支持,促进社区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五是统筹东中西部和城乡差距。通过鼓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适当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和困难地区人群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政策倾斜,促进中西部和农村的发展,缩小地区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扩大消费需求。 二、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提高即期消费意愿。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是改善人们对未来支出的心理预期,是提高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和消费信心的关键,也是增加居民即期消费的必然选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仍在进行中,居民对自己承担的改革成本和新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预期不明,住房、教育、大病医疗等大额消费超越了他们即期的消费能力,增加了未来支出预期。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关政策措施,可以让居民对自己未来的利益保障心中有数,从而增强消费信心,提高即期消费意愿。 从完善社会保障内容来看。一是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完善城镇“低保”工作。即继续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尽快完善覆盖全部城市和乡镇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消费。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构建适应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险覆盖面,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同时,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对于养老、医疗、就业等涉及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改革,要与时俱进地出台和完善保障措施与明确方案,合理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节奏,避免居民负担过快加重,降低他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居民即期购买力。 从健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来看,一方面,尽快把农村居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有所突破,重点推进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另一方面,加快全国社会保障法制体系建设。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以及受保人、企业组织、职工组织等社会各利益团体广泛参与的决策和监督机制,推动社会保障决策体制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增强居民对未来保障的信心,弱化对消费方面的谨慎性预期心理。 三、稳定 “三农”机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充分挖潜农村消费市场。 “三农”机制是指当前及今后时间内,有利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政策总和。我国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密切相关。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农村居民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家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挖潜农村消费市场的重点,仍然需要深入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对农村实行的“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和对农业的扶持政策,逐步确立稳定的“三农”机制。 在稳定“三农”机制方面,重点仍然是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除了继续贯彻各项惠农政策,遏制农民负担反弹,做到把农民增收和减负的同步结合外,更重要的寻求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途径和根本。减轻农民负担,给予各项补贴,只是为农民增收创造环境,农民收入的长效途径和根本是支持和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季节性失业”问题。一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质、高效、高附加值农业。二是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一县一品”、“一镇一品”甚至是“一村一品”工程,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三是鼓励扩大农产品出口,使农民分享由此带来的增值利益。四是保证扶持农业的政策连续性,对农副产品最低限价收购政策应顺利、不打折扣的实施。 由此,使农民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达到新高度,实现较快增长。解决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失业”问题就是要扩大就业,实现非农增收。一是强化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对这部分劳动的就业转移。二是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保障就业安全和基本生活。三是继续推动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有序地把一部分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产业人口。四是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另外,挖掘农民储蓄的消费转化率,增强农民消费意愿,必须建立完善对农民子弟教育的资助和大病医疗的救助等投入体制。 另外,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积极引导农民消费。一是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村水利、电力、道路和通信等方面建设的支出,改善农村消费市场流通渠道和依托的基本硬件,使各种消费品灵活顺畅地进入农村消费市场,使农民有条件进行消费。二是改进对农村消费的服务水平,增强农民消费的满意享受度。增加农村消费商业网点,推广连锁经营,方便群众消费,提高对农村的售前售后服务水平,使农民能够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消费服务。三是大力整治和规范农村消费市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执法力度,防止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严厉制裁商业欺诈行为,维护农民消费权益。四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市场和城镇市场有效接轨和同步发展。 四、支持形成消费结构升级机制,积极拓展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消费结构升级是指通过拓宽消费领域,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脱离在传统消费领域的限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增长点。 一是要改革政府投资方向,积极引导市场投资,努力把投资引导到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如为住、行消费升级,需要增加住房建设和交通建设的投资;为教育培训、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服务消费,增加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适时出台鼓励消费相关的财税政策。比如考虑允许居民将住房、汽车等消费支出在一定额度内抵减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研究鼓励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为扩大文化、体育消费创造条件。三是积极稳妥地支持扩大信贷消费,满足居民对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的需求。推动商业银行不断扩大消费信贷范围,拓宽消费信贷领域,改进消费信贷服务,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利率,延长贷款年限,简化贷款手续,规范消费信贷的收费,使更多的消费者利用信贷消费方式。尤其是居民生活紧迫需求的住房消费,在发展住房贷款的过程中要体现优化结构的原则,重点发展经济适用型住房等中低档住房贷款,优先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贷款需求。四是完善市场竞争,降低服务价格,重点扩大居民对住房、汽车、通信、旅游等新型消费增长热点的消费。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