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7-03-27 点击数:2216 正文:【
放大 】【
缩小 】
简介: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上在扶贫资金、项目方面给予静宁县大力支持,国家共下达静宁县扶贫项目91个,专项资金3524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梯田建设、小水利建设、整村推进项目、科技扶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等。随着国家扶贫资金强有力的支撑,静宁县有8.6万人基本解决温饱,农业 ...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上在扶贫资金、项目方面给予静宁县大力支持,国家共下达静宁县扶贫项目91个,专项资金3524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梯田建设、小水利建设、整村推进项目、科技扶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等。随着国家扶贫资金强有力的支撑,静宁县有8.6万人基本解决温饱,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一、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实践
强化扶贫资金管理,不仅是提高是扶贫开发效率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扶贫效益的关键。
一是积极开展调研评估,择优立项扶持。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拟建项目进行全方位论证调研,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项目规划,严把立项关,杜绝人情项目,确保扶贫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二是从严执行计划,确保专款专用。县财政部门多年来始终按照省、市项目计划按期划拨资金,杜绝随意调项、克扣资金等现象发生,不仅维护了项目计划的严肃性,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扶贫任务地落实。
三是实行工程竞标,提高建设质量。对所有基础性工程项目询价招标,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金。
四是推行合同管理,规范项目建设。为了探索扶贫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对所有建设项目,县扶贫办都与项目实施单位签定了项目建设合同书,根据合同法规定管理项目,按合同约定实施项目,检查验收项目。同时,在合同制管理下,严格按照资金预算方案,严把资金预决算、检查、审计,保证工程质量,使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
五是实施资金监督公示,增强项目建设透明度。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对资金来源、资金投向、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群众参与程度,改善了干群关系。
六是建立资金滚动发展,持续扶持的长效机制。对于养殖项目,采取放母还犊、投一还一的办法,在项目建设时,与农户签定合同,明确规定养殖农户必须在两年内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还一头小牛(羊),用于扶持新的贫困户,通过滚动投放,持续发展,延长了扶贫资金的利用周期。
七是初步探索了资金管理激励竞争机制。为了全面调动乡村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争扶持”的资金投入良性循环机制,对工作积极主动,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的乡镇,翌年优先安排整村推进等扶贫项目,并适当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不能完成建设任务的乡镇,按实际情况扣减资金,用于其它扶贫项目建设。
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相对短缺。尽管省、市扶贫部门为我县注入了大量扶贫资金,但仍不能满足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按照我县制定的《静宁县2001—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要如期完成扶贫开发任务,每年至少需要3000万元无偿资金,而省上安排我县“三西”专项资金年均约1000万元左右,而县财政在仅保职工工资的情况下,根本无力配套资金,资金缺口达2000万元。同时,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投放中,存在扶富不扶弱,惜贷、怕贷现象,2001年以来,到户的扶贫信贷资金基本没有落实,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扶贫资金到位迟。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等项目关键在春季实施,而项目资金一般在七、八月份才能到位,尽管我们采取了贷款、拆借、自筹等手段超前启动建设,但仍不能满足按计划实施的需求,贻误了农时,错过了周期,影响了当年项目建设进度。
三、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建议
1、推行合同监管,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体系。在资金管理上,按照国家对财政扶贫资金“四到省”、“三专”使用原则和封闭运行的总体要求,制定《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扶贫信贷资金与财政扶贫资金配套使用扶持贫困户发展实施办法》和《财政扶贫资金申请审批程序》、《扶持贫困户明细表》及《报账凭证》等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对每笔资金从进户到划拨、从使用到监督、从验收到报账,都笔笔有宗,有据可查。一是推行招标制。对梯田建设、小型水利、村小学、村卫生所等工程项目以及良种、苗木的引进等都询价招标,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提高质量的目的。二是推行合同制。对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合同签约,明定项目责任人、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投资补助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形象进度、项目管理、验收和奖罚办法,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管项目、建项目、验项目。三是推行公示制。建立健全公示制度,扩大公示内容,拓宽公示领域,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将每年安排到村到户的项目资金在公示栏上公布, 定期向村民公示资金投入量、建设时间、农民投入资金和劳动力的数量,做到农户名单、项目内容、投资强度 “三上墙”,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议,把扶持到户与否、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扶贫成效的前提。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示范带动作用,让村支书、村主任、致富能人参与扶贫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四是推行扶贫资金捆绑使用。针对原来财政扶贫资金存在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责不清,“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仗”,造成扶贫资金“效益递减”实际,建议今后对县上扶贫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按照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在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盖贫困农户。
2、强化项目操作,建立完善严密的运行体系。一是建立健全项目库储备和申报、审批制度,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审报,对一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高调项,如确需调整,必须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二是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项目运行程序,分别从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账目处理和归档立卷五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三是根据不同项目,研究制定严密的检查验收程序,实现县建档、乡建簿、村建册、户建卡的规范化一条龙管理。
3、实行部门联动,建立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坚持扶贫项目及资金集体审查决策,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资金划拨、使用监督管理机制,由计划、财政、扶贫、审计、农行等涉农部门、相关乡镇及施工单位、群众代表参加,对扶贫资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跟踪检查、逐项审计,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转换机制。首先,强化基础教育,狠抓扶贫培训。通过组织专家培训,选派科技骨干、种植大户外出学习,与科研院所联姻等办法,提高科技人员、村组干部和专业大户的科技素质、业务水平。其次,推进科技承包,完善经营机制。对项目承担单位实行科技承包,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以奖代补,竞争选项,择优扶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带任务,进园区,搞承包。发挥科技人员的排头兵作用,以新的推广方式带动了项目效益的提升。三是坚持群众参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扶贫路子,注重资金渠道的多元性和内力外援的共振性,启动内力,借助外力,激发活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社会捐资捐物,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壮大扶贫开发力量,形成以国家投资为先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群众投工投劳为辅的扶贫开发筹融资新格局。
4、创新管理体制,建立资金利用的统筹管理体系。要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以县为单位,以贫困村为主战场,集中优势打歼灭战。首先,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财政、扶贫、审计等部门统筹管理扶贫资金,把扶贫资金与部门任务、责任、权力捆绑起来,强化资金审计、监管、检查。其次,为彻底改变目前项目规划早、申报慢、资金下达迟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网上申报、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每年年底前完成下年项目规划、申报,翌年前半年完成资金计划下达,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实施,贫困农户早受益。
责任编辑: